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鋼鐵人醫生

103/02/21 瀏覽次數 10888
2013年11月於中國國民黨所舉辦之「向生命鬥士致敬-永不低頭的精采人生」黨慶公益活動中,「鋼鐵人醫生」許超彥現場分享了其生命歷程,並致贈新書予馬英九總統。這位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精神科之醫師許超彥,因為一次滑雪的意外而導致胸部以下完全無法移動,也因此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團隊乃為他開發了穿戴式行動輔具;由於其於意外發生後仍具積極向上之精神,因此乃一了鋼鐵人醫生的稱號。那麼,什麼是穿戴式行動輔具機器人呢?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日前推出一部廣受注目與好評的微電影,片中主人翁是因故導致下肢癱瘓之年輕人,由於身心受創的緣故,讓為他研發行動輔具的工研院團隊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飽受情緒上之衝突;幾番轉折,成員乃能以體己態度來領略受創者的心情,卸下研發者在專業上的傲氣與疏離,蹲至對方高度來傾聽彼此的心聲,終能開發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穿戴式行動輔具。

這個故事是根據工研院實地為許超彥醫師開發穿戴式行動輔具機器人的事件而來,但並不是許醫師的真實經歷;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的許醫師乃是十分優秀的精神科醫生,在其正準備開展人生美好前程時,行走站立自如的他,卻由於一次滑雪意外導致胸部以下完全不能移動,一夕間,其由天之驕子變成地上癱子,但他並不自憐自艾,仍然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與樂觀之態度,且秉持應該要珍惜所擁有的、而非失去的。在自助人助下,工研院研發團隊乃為他開發了在微電影中所看到的穿戴式行動輔具,讓許醫師能藉拐杖之協助,重新站起來,無論在職場上或生活上,許醫師總能激勵人心,也有了鋼鐵人醫生的稱號。

這個由工研院所開發的行動輔具,是一具有輔助下肢移動功能的穿戴式機器人,也被稱為外骨骼機器人,目的在於減少使用者坐、站間的轉換和行走的時間與施力程度,並促進下肢運動及承重,讓使用者得以提升自主行動力,進而能夠擴展日常生活圈與社會參與。

此行動輔具之外型類似附著於腿部外側的白色義肢,共有3個關節,分別位於大腿、膝蓋及腳踝,在臀部裝有電路、電池及機械結構,再結合兩根助行拐杖,由於病患胸椎以下脊椎受損,對於下肢並無控制能力與感受,所以將輔具固定於大腿、小腿及腳部,使用4顆馬達配置於左右大腿與臀部關節及膝蓋關節,提供動力輔助讓使用者得以進行坐站間的轉換及行走。

對於身障者而言,能夠行走是很重大的進步與喜悅,以健康來說,若長期不運動易造成骨質疏鬆,而多餘的鈣質則會累積在腎臟造成腎結石;或是缺乏運動造成膽固醇過高而有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而由於身體無法感受到疾病產生,疾病的陰影會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在與人溝通上,身障者坐在輪椅上常常須要抬起頭來與人溝通,會有種不平等的感受。

國外也有研究機構與公司開發出此類型的行動輔具機器人,美國開發出的eLEGS及以色列所開發的ReWalk與工研院此款行動輔具功能相近;而日本推出的HAL則是提供照顧病患的看護人員使用,減輕抱持病人時的負擔;來自瑞士的Lokomat則為全自動機器人步態行走復健系統,可協助病人以較省力的方式練習行走。現階段這些行動輔具機器人價格都非常昂貴,然工研院為許醫師所開發之系統基本上是客製,基於成本與後勤支援考量,並無法以商品化方式推廣,期待在未來藉由新技術與機構材質的研發,讓行動輔具機器人能更加普及,也能讓更多在行動上處於逆境的朋友,得到支持的力量。(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2年/12月)

責任編輯: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