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颶風珊迪百年水患–科學家早已預警

101/11/19 瀏覽次數 12769
新聞報導

紐約遭逢颶風珊迪侵襲,普林斯頓大學氣候變遷專家麥可‧歐本海默教授早在2012年2月前就提出預警,「紐約現已禁不起颶風帶來水患的摧殘。」

歐本海默指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及颶風生成的氣候條件改變,是成災的元凶。德州大學氣候學家凱瑟琳‧海霍指出,大西洋平均海溫升高,提高颶風生成機率。

2008年1項研究顯示,相較以往,颶風季節較早來臨,持續時間也更久。長期以來,大西洋平均每年生成11個颶風,近2年分別有18、19個颶風。距離年底還有1個月,但今年已有19個颶風。不過科學家認為,未來颶風生成數量將減少,但風勢與雨量將更強勁。

珊迪前所未見地向西轉進,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資料顯示,常態上美國境內的颶風會持續往北,然後東轉出海,災情相對較小;但珊迪碰上強烈高壓帶盤踞在格陵蘭上空,阻擋颶風珊迪向北與向東移動,因此形成嚴重災情。

大西洋暖化專家珍妮佛‧法蘭西斯認為,大西洋暖化與高氣壓帶增強、滯留有連帶關係。

珊迪在紐約造成的淹水高度,破了1821年以來的紀錄,歐本海默認為這跟海平面上升有絕大關係。為了研究紐約可能的災情,珊迪侵襲當天晚上,歐本海默離開曼哈頓的家,到哈德遜河邊觀察颶風可能帶來的危害。

歐本海默說:「我們都知道這些災害可能發生,但若不在現場觀察,永遠不會知道災害會如何發生。」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全球暖化與熱帶氣旋威力增強、頻率增加是否有關聯?目前科學家彼此間仍意見不一;但極端氣候導致難以收拾的災難,則是公認且不可迴避的事實。因此,近年來國際間逐漸從強調節能減碳,轉而關注如何減輕氣候變遷衝擊。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在2006年發表「氣候變遷調適技術」報告,強調因應氣候變遷各國應建立整體策略,包括預防和降低氣候變遷衝擊兩大面向的調適(adaptation)策略。調適是指從個人、社區到國家尋求因應氣候變遷影響的過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將調適視為減輕氣候變遷衝擊的主要方法,並且提出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綱領(Adaptation Policy Frameworks for Climate Change, APF),4個原則分別是:

1. 將短期氣候變異與劇烈天候現象調適作為減少長期氣候變遷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基礎;
2. 依循國家發展脈絡評估調適政策與方法;
3. 社會各不同階層都要有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4. 調適策略擬定過程和執行同樣重要;

脆弱性是指暴露在災害下可能遭致損傷的程度。因應氣候變遷衝擊、達成調適目標,要能夠辨認氣候變遷會造成各階層、地區、社會系統什麼樣的衝擊,降低其脆弱性;換言之,就是對遭遇潛在氣候風險,可能的傷害預作風險評估,進而透過策略減少脆弱性。聯合國強調,能夠透過質化、量化和質量並行方式評估,達成氣候變遷的推估、衝擊以及因應才能有助於完成氣候變遷調適,降低氣候災害損失。(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美聯社2012/10/18華盛頓訊/記者Seth Borenstein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