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美國天然氣輸出課題:重環保,或收益?
103/02/13
瀏覽次數
9631
廖凱弘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新聞報導
美國能源部考慮將天然氣輸往日本、印度以及其他天然氣價格遠高於美國的國家,因此引發的爭議日趨嚴重。
對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大製造商說,能源部太快同意輸出,將促使美國步入能源供應「危險期」,天然氣價格將因此上升,傷害美國經濟。而環保團體擔憂同意天然氣輸出的計畫,可能引起鑽探天然氣的風潮,因而傷害了民眾的健康與環境。
過去兩年,美國能源部僅同意一件輸出計畫,另外四件則是有條件許可。支持液化天然氣輸出組織的執行長馬格‧東尼表示,「能源部對於液化天然氣輸出批准緩慢,違反商業貿易義務。」這將使美國損失數十億美金的全球天然氣市場。
美國天然氣聯盟主席兼執行長馬堤‧杜賓亦表示,「最完美的是全部申請案均符合要求並通過,讓市場來決定。」,杜賓要說的是,更多的輸出,使美國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保持競爭力。
目前的實驗性的輸出計劃若執行,一天約有1896.1立方公升(67立方英呎)的天然氣輸出,可供應7萬個家庭一年所需燃料。而且這些輸出量僅佔能源公司計劃總輸出量的四分之一。能源公司希望美國能立即起動,搶先在俄羅斯與伊朗等國家前佔下天然氣市場。
美能源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表示,去年天然氣平均批發價為每百萬英熱單位( British thermal units ,btu)3.73美元,天然氣增產使得價格降到過去十年來第二新低。今年全美天然氣產量預計將升高 2%。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表示,他支持天然氣輸出,並預測2020年美國將成為天然氣的淨輸出國。
大部份工商團體雖然支持液化天然氣輸出以降低貿易赤字,也增加工作機會。不過,以天然氣為燃料的製造商反對,認為此舉將造成趨使國內價格上揚,增加製造成本。他們質疑能源部沒有法定標準以核准輸出計劃,而且使用有瑕疵的研究說明這樣的計劃符合公眾利益。
從環境保護面來看,切薩皮克氣候行動網絡組織 (Chesapeake Climate Action Network)的執行長麥克.堤的爾表示,反對液化天然氣輸出終端在馬里蘭州的切薩皮克海灣,且天然氣產業支持大量的輸出計劃是要比其他製造液化天然氣的國家(如俄羅斯與印度)更快賺到更多錢。
去年九月,能源部就通過一項38億美元的試驗性輸出計劃。馬里蘭州的柯福點(The Cove Point, Md.)廠成為東岸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終繼站,每天用數艘1000英呎長的油輪,轟隆隆地經過切薩皮克海灣,其上運載數百萬立方英呎的液化天然氣到日本與印度。「不要只想到經濟利益,也要考慮到環境」堤的爾表示。
能源分析師凱文‧布克認為,能源部要找到一個政治與經濟上的「最佳擊球點」,核准輸出計劃讓天然氣開鑿熱潮持續的同時,也注意到天然氣是否有過度供給的風險。「資源量很巨觀,但輸出終繼站的建造成本昂貴,而且數量上應有上限,符合需要即可。」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美國天然氣輸出上揚,是因近年來的頁岩氣開採。新的鑽探技術水力壓裂法( hydraulic fracturing )的運用,讓頁岩氣開採具競爭力。這項技術須抽取大量地下水、砂粒與化學物質,高壓灌進岩石縫隙,釋出岩縫中的石油與天然氣。目前美國以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範圍廣及懷俄明州到賓州,因而頁岩氣產量大幅提升,成為解決能源危機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因子。
但頁岩氣蓬勃發展的背後,隱含著諸多環境和健康隱憂。利用水力壓裂法取得頁岩氣的過程,必須以高壓對頁岩隙縫注入水柱,成分90%是水、9.5%的砂及0.5%的化學藥劑,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包括地下水污染。科學家也認為,頁岩氣開採可能造成泥頁岩中的甲烷、有機質與腐植質被釋放,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氣體,也會加劇全球暖化;一旦以此技術大量開採頁岩氣,稍有不慎,將會損及環境和周遭居民的健康。(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
《Natural gas exports: Slow walk or 'danger zone'?》美聯社2014/01/08 華盛頓訊/記者MATTHEW DALY
液化天然氣(2)
水力壓裂法(3)
頁岩氣(1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