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智慧長照,老年生活更美好

108/02/18 瀏覽次數 14679

 

台灣人口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在老化中,107年65歲以上人口比率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115年,老年人口將成長至500萬人,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放眼未來,如何建構活躍老化的社會,或落實優質長照制度,以因應超高齡社會海嘯般的快速侵襲,已成為當務之急。

 

尤其在未來10年內將有72萬人對長照有迫切的需求,在扶老比逐年攀升下,如何填補龐大且日漸吃緊的照顧(護)人力需求?或在目前無微不至的人性化在地老化照顧模式和需求下,如何借助科技的應用彌補人力觀測或照顧(護)的不足,更全面地建構完整的長照體系?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不只台灣受到高齡社會的挑戰,全球高齡化都是進行式。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指出,全球人口老化持續加速中,目前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6億,預計2050年將高達16億,等於每5人中就有1人是銀髮族。因此,各國都在思考如何解決老年照顧(護)的問題。

 

智慧長照的發展

 

隨著資通訊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或機器人的崛起,物聯網或穿戴裝置、感測器、互聯網等技術的發達與應用,智慧健康照顧(護)產業正蓬勃發展。

 

WHO把智慧醫療定義為「把資通訊技術應用在醫療和健康領域,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並認為智慧醫療可增進醫療的可近性和降低醫療成本,尤其對開發中國家和弱勢群族有深遠的影響。

 

進一步而言,智慧醫療指的是,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醫療領域,連結各式各樣的協力廠商、系統和服務。首先,蒐集大量資料轉化為有用的資訊,並上傳至雲端,經由大數據的資料採礦分析,幫助醫療院所優化經營管理、長期追蹤監測、病患健康管理、臨床決策、客製化醫療服務和研究,且成為政府醫政政策和醫療資源分配的決策參考。智慧照顧的模式也類似於此,透過醫療院所、長照服務中心或家庭與老人的連結,蒐集與分析健康和照顧資料,提供照顧和醫療服務。

 

許多國家已有把智慧科技應用在長照上的成功經驗,如英國在遠距照護與日本在健康促進和追蹤上的應用。換句話說,在機器人和AI技術快速發展下,成就了智慧長照和醫療的可能性。人工智慧結合互聯網與各種日新月異的科技,是智慧長照發展的一道曙光。

 

產業界也設計了適合年長者需求的住宅、通訊、醫療和休閒產品,如遠距醫療、追蹤失智長者的無線通訊器材、穿戴裝置,開啟高齡智慧科技的研發應用產業。

 

 

英國經驗:遠距照護服務

 

1997年,英國針對1948年成立的國家醫療保健服務,提出智慧醫療的願景,希望可以讓所有英國公民都能保有終生的電子醫療紀錄,還可利用網路服務以及電子醫療系統快速且便利地讀取個人的病史,並接受遠距的醫療照護等。

 

2007年,開始推行遠距健康照護,以改善個人健康狀況,提供預防措施,建立可持續的健康與社會照護系統,提高生活品質。以膽固醇監測器、血壓計、血糖機等進行遠距健康管理,透過藥物治療追蹤、感應器網絡、計步器等進行遠距照護,服務人員則透過通訊設備追蹤。

 

倫敦市紐漢區政府為關照弱勢及獨居民眾的居家安全,開辦收費低廉的自費遠距照護服務,供行動不便、有跌倒風險、獨居的民眾申請。

 

每周最低繳交約2英鎊,就能享有結合多種家庭偵測設備的服務,包含緊急求救、跌倒、煙霧偵測、財物安全等,且發生緊急狀況時,線上值班人員可即時協助民眾。近兩年來已有四千多名在家跌倒的民眾獲得協助,降低轉入護理之家或養護機構的比率。

 

日本經驗:鼓勵制健康管理和醫療機器人

 

全世界人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日本,也相當重視資通訊科技在健康促進上的應用。由新瀉縣、福島縣等地方政府共同組成的智慧全人健康城市聯盟,針對民眾試辦健康評估及提供運動和體重控制規畫等指導,利用資訊系統、計步器等設備追蹤管理參與者的健康促進成果。

 

千葉市政府對民眾健康資料進行加值應用,透過市民健檢結果的大數據分析,篩選出慢性病高風險的市民,提供運動、飲食等健康指導及服務轉介。同時與民間產業合作,轉介的民眾得以優惠的價格獲得運動和飲食服務。政府次年再追蹤民眾的健檢結果,健康情形改善者可獲得兌換商品獎勵的健康點數,以鼓勵市民參與和自我健康管理,減少高齡者的醫療支出。

 

日本除了把資通訊技術導入長照服務外,在2015年提出的「人工智慧新戰略」中,也展現對智慧長照醫療領域的重視與投入。諸如看護支援機器人、自立協助機器人、聊天機器人、協助看診的醫療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的問世,顯示了智慧醫療長照的新契機。長照科技化已成為日本長照服務、精密機械、資訊通訊等產業未來不可忽視的潛力市場。

 

人工智慧輔助診療,提供遠距照護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慧的技術突破,舉凡人體最重要的5種接受器——眼、耳、鼻、舌、身,都可以透過智慧裝置感測,並把抽象的色、聲、香、味、觸以具體數據呈現。如工研院開發的電子鼻,從受試者呼出的氣體中偵測硫化物、胺類和短鏈脂肪酸的含量,判斷是否罹患尿毒症、肝硬化、肺炎或肺結核疾病。

 

人工智慧的應用正在影響並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未來提供診療意見的不只是人類醫療專家,還會有現在已在精進發展的機器人輔助診療系統,除作為醫師執行臨床的輔助診療機器外,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窮鄉僻壤也能大幅提升醫療的可近性。

 

智慧科技除了在醫療上的利用外,遠距居家照護也是應用的場域。即利用物聯網搭配各式產品,藉由震動和壓力感應或配戴智慧穿戴裝置,得以隨時追蹤銀髮長者所在位置,或偵測正在進行的動作,以提早預知危險,及時防止意外的發生。由於所有資料都會上傳到雲端,在遠端監測的照護人員可以得知長者的狀況。在長期偵測下,得以比對歷史資料,掌握長輩們的生活習慣和健康變化情形。當有特殊狀況時,照護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與應變。

 

以長照而言,智慧照顧的應用有許多層面。例如,醫療復健機器人協助下肢肌力訓練、水療系統等照護,為高齡者提供省力簡易的設施。而行動不便的高齡者除了倚靠輪椅外,多躺臥床上,床成為居家照護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智慧床墊可以監測復健長者和提醒照顧者,或抬升患者的頭部和頸部,避免睡眠呼吸中止;透過身下的床體供風和調溫功能,避免長期臥床罹患溼疹或褥瘡。凡此,可讓必須無微不至、精神緊繃的照顧者有喘息機會,減輕長照壓力。

 

智慧家居也是長期照護的應用案例。高齡者的退化過程通常由關節開始,其次是組織器官,最後才是語言能力。透過智慧家居音箱,協助關節退化和行動不便的高齡者對生活有更高的自主性,並延緩需要長期照顧的時間及負擔。而語音辨識的開發,讓能言語的高齡者可以自主,延緩失智或減少對話需求,對獨居老人、老老照顧者或準老老照顧者助益頗大。

 

台灣也開發出熱影像技術和生理感測模組技術,依靠人體不同的振動波長,偵測出呼吸頻率和心跳,建構了適合長照使用的監測系統。這種非接觸式的生理照護系統,在自動偵測和不干擾病患、銀髮族的情況下,記錄人體體溫、呼吸和心跳,作為長期照顧的大數據蒐集和健康管理與診斷的依據。

 

 

智慧醫療,長照困境的解方

 

過去大家習慣把老化當成負擔,其實銀髮長者的食衣住行育樂是龐大的商機和新興產業。智慧科技、醫療、養老、養生、照護產業若能充分結合,可以解決當前長照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創造銀髮經濟的無限商機。

 

在台灣少子化趨勢難以翻轉的情勢下,增加照護人力來改善長照體系顯然有些奢求。但受傳統倫理觀念的影響,長者多半希望與子女同住,無微不至隨侍在側的照顧模式,目前依然是主流。

 

不過,子女未必擁有專業的照護能力,又因彼此溝通不良,造成心理情緒困擾,在家老化面臨衝擊。加上不婚、晚婚、婚後不生或少生,甚至結婚後離婚的現象,以及農業地區和偏遠地區的獨居老人,目前台灣單人戶已屆4成,家庭正在失去功能。一旦情勢更嚴重,長照體系將面臨考驗,長照的公共支出也會不斷提高。

 

智慧住宅、物聯網、大數據、穿戴裝置的應用蓬勃興起,應用層面增加。尤其具感情的機器人已在不斷精進,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功能也日益增強,應用於長照醫療領域是長照困境的一個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
  • 《科學發展》2019年2月,554期,30~35頁
  • 原標題: 智慧科技列車開進長照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