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奈米科技的健康風險(三):人造奈米材料的健康風險
102/08/20
瀏覽次數
12015
鄭尊仁
|
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由全美國各地科學家組成之研究團隊針對2種最常見的奈米材料進行研究,並於2013年5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的《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此研究進一步確認「奈米材料可能引起肺部發炎和損傷。雖然少量吸入似乎不會造成傷害,但奈米材料太廣泛地應用在消費性產品和食物上,使用時仍需有所警覺。」
為了解奈米微粒的可能健康危害,近年來有許多研究報告探討奈米微粒的毒性,這些研究大多是細胞試驗,也有一些動物實驗。通常異物進入呼吸道,停留在上皮細胞的液體上,會被纖毛往喉嚨送出,然後咳出來,或是吞嚥下去,如果異物沒有被清除,進入肺泡後會被巨嗜細胞吞噬,但微粒如果太多,巨嗜細胞無法處理,就會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白血球會從周邊血液進入肺泡,除了發炎,表皮細胞也可能受損,如果持續發炎,就會產生纖維化等不可逆的慢性變化。
奈米微粒進入呼吸道之後,當然也會產生同樣變化,但是與同樣材質的較大粒徑相比,研究顯示奈米微粒的毒性顯然較大,研究也顯示奈米微粒因為總表面積較大,所以發炎反應也比較大,除了表面積,近來的研究顯示奈米微粒的其他特性也與毒性有關,例如氧化鋅奈米微粒的溶解度比較大,可釋出鋅離子傷害細胞,除了溶解度,奈米形狀也跟毒性有關,例如類似石棉纖維狀的奈米碳管。此外,為了提升奈米微粒功能,奈米微粒的表面會加上一些特殊官能基,或是包覆1層其他化學物質,也會改變奈米微粒的毒性。
目前使用比較多的奈米材料,例如:二氧化鈦,炭黑及銀微粒等,在大粒徑的情況下,毒性比較小,但是在奈米粒徑時,在同樣質量濃度下,毒性會變得比較大,所以現行規範較大粒徑的法規,勢必要作修正。除了之前已存在的材料,可以作成奈米粒徑,奈米科技也發展新興材料,例如:碳60及奈米碳管;奈米碳管的強度比鋼鐵還大,但重量很輕,有許多方面的應用,可是奈米碳管跟石棉很類似,長長的纖維,巨嗜細胞無法吞噬及處理,反而會受傷,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因為不容易消滅,持續發炎會造成纖維化慢性疾病。目前在各種奈米材料中,奈米碳管的健康危害是大家最關心、重視的;除了奈米碳管,許多材料也做成線狀或是長條狀,具有類似石棉的特性,最近的研究顯示當奈米碳管被注入腹膜或是胸膜腔內,可導致類似間皮細胞瘤的產生,顯然奈米碳管或是類似細長條狀的材料,毒性特別值得注意。
奈米材料的使用時間還不是很久,所以目前的研究報告大多是動物及細胞實驗,但最近還是有奈米微粒造成人體健康危害的案例報告:這個發生在北京某奈米工廠的案例報告指出,共有從事奈米製程的7名女性作業員,發生慢性肺部疾病,其中2名最後死亡,報告指出在這些勞工的肺積水可發現奈米微粒,雖然有人質疑製程中可能含有其他危害成分導致肺部疾病,但這第1件有關人體奈米危害的學術報告,是個重要警訊,奈米材料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目前奈米微粒的毒性報告成長很快,但評估奈米健康風險,除了奈米微粒的毒性,也要考量奈米微粒的暴露程度,目前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奈米材料工作場所勞工的暴露;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調查報告,目前工作場所的奈米微粒暴露並不高,除非有很強烈的震動,讓奈米粉末飄移起來,所以職業衛生專家通常會建議用溼式或密閉的作業方式,當然操作人員也要遵守作業場所守則,佩戴適當防護具。除了勞工職場暴露,消費者使用奈米化妝品或是食品,是否暴露到奈米微粒,濃度有多少,目前都還不是很清楚,主要也是目前監測奈米微粒的儀器多供實驗室使用,並不適合進行個人暴露評估,所以也需要致力於發展奈米微粒的職場偵測儀器。
奈米科技自2000年起發展快速,我們對奈米材料的了解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對於奈米微粒的特性與毒性的相關還是不清楚,特別是劑量反應關係的研究十分有限,所以如何規範奈米材料的使用,目前只有初步建議,法律規範相當不足,研究仍有待加強。(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林宜平|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碳管(8)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從軍事用途到改善 AI 運算耗能問題,看化合物半導體「氮化鎵」如何推開下世代通訊與應用的大門!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