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發現醫學台南

106/11/09 瀏覽次數 1352

近年來盛行輕旅行,達人繪製各色私房路線與文史地圖蔚為風潮。不過,如何在歷史(history)與娛樂(entertainment)之間摸索出既能反省思辨,又能召喚情感的「史娛」(histotaiment)活動,並不容易。筆者試以較為熟悉的成功大學醫學院以及廣義大台南的醫療人文資源提出初步想法。

 

醫學人文在成功大學

 

筆者曾以「策展成大醫學人文」做為規劃概念,延續成功大學博物館「整個成功大學是個大型博物館」的創設精神,把整個醫學院人文生活圈視為一座環境博物館,並挑選其中的重要景點藉以描繪成功大學醫學人文。期待觀眾透過造訪這些醫學人文景點,能有機會領略醫學人文關鍵字背後所蘊含的知識脈絡與意義。或許可以如此想像:景點就像「超鏈結」(hyperlink),在觀眾按下之後便能透過文字、影像或導覽解說,進一步閱讀相關的醫學人文內容。

 

做為「校園博物館」的策展者,能選擇哪些關鍵字,以什麼樣的觀點呈現「策展對象」的人文意義呢?首先,「南北平衡」成為首選。簡單來說,「南北平衡」是個重要的歷史與政治經濟背景,也是成功大學醫學院之所以在台南設立的主要原因。

 

成功大學從1931年創校以來,便在南北平衡的精神下,擔負起各種配合國家發展的任務。結構性因素促使成功大學醫學院誕生,進而改變成功大學體質,影響成功大學生活圈發展,促成南部醫療資源的重整。在這樣的視角下,成功大學醫學院本身便是「南北平衡」這個概念的展示物件;或者反過來,我們期待觀眾透過成功大學醫學院「看到」南北平衡這個政策,以及它在台灣發展史中所導致的效果,直至今日。

 

從台灣南北平衡發展史切入的成功大學醫學院院史,不僅可含括大家所熟悉的機構史、重要人物歷史、醫療科技知識生產史、醫院與社會共同演化的醫療文化史,甚至觸及國家地區發展的政治經濟史。

 

其次,醫學院生活圈當中有許多藝術造景,也可成為醫學人文策展關鍵字,本文僅舉部分為例。醫學院護理系大樓門旁的雕塑「招弟」不僅是藝術作品,更是串聯台灣婦女史、婚姻史、性別研究與教育、婦產科學與護理科學的超鏈結。

 

往醫學院大門裡頭走去,至醫學院圖書館旁的「石泉廣場」,眼前可見「希波克拉底誓言陶壁」。過去,醫學院七年級生成為實習醫師前的「宣誓典禮」便在這舉行。當代醫療人員許諾獻身與世代交接的空間,結合台灣∕台南醫療史中重要人物韓石泉醫師,以及西方科學醫學經典人物希波克拉底,隱喻了科學醫學的傳承,以及醫療人員對醫療倫理與社會責任的重視。這些儀式與傳統一方面提供醫療人員親歷歷史(living history)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成功大學醫學院留下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

 

若醫學人文教育與研究能經常返身思考這些身邊的傳統、慣習、儀式,進而深化批判與詮釋,並成為醫學人文實踐的傳統,定有潛移默化之功,有利培養具有人文關懷的醫療人員。

 

有趣的是,在「希波克拉底誓言陶壁」東側樓梯間設有一副木製匾額,上面刻著醫師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的名言:「愛是醫學的真義。」帕拉塞爾蘇斯一生嚴厲批判不假思索服膺古代醫學權威的醫者,甚至曾在公開場合放火燒掉古代醫書以示抗議。在醫學院內,舉辦薪火相傳典禮的重要空間旁,放置具有革命色彩醫師的委婉警話,欲言又止究竟想暗示什麼?醫學的真義,愛,究竟代表什麼意義?被篩選挪用詮釋過後的醫學之愛,該如何與希波克拉底的主流傳統呼應,相當耐人尋味,非常值得延伸更豐富的對話與討論。

 

當然,成功大學醫學院內還有許多有待策展發揮的議題,譬如多年來在登革熱的研究與防治,涉及實驗室研究、臨床知識、資訊科技、防治措施,以及與地方政府與社區的互動。策展登革熱,起碼應超越過去論述台灣瘧疾防治的標準分期架構:

 

台灣光復後自1946年也開始瘧疾防治工作,歷經準備期(1946~1951)、攻擊期(1952~1957)及肅清期(1958~1964),1965年(民國五十四年)榮獲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瘧疾根除登錄證書』,自此,台灣瘧疾防治工作進入保全期。(行政院衛生署,2005)

 

按時間發生順序羅列各種政策措施,是歷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卻不能僅止於此。策展醫學人文必須從發展史中篩選事實、安排事實,以便讓事實說話,讓諸多可信的事實共同說出一番有理路的故事。

 

醫學人文在台南

 

除了自身熟悉的成功大學醫學人文生活圈之外,利用在地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超鏈結至醫學史、醫理學與醫學倫理的策展方式,也適用於大台南地區。譬如,若我們迎合人文旅遊的時尚趨勢,規劃出具有知識厚度的台南醫學人文之旅,是否更有機會達到醫學人文所期待的教育或知識溝通的目的?

 

台南其實擁有許多歷史資源,譬如「新樓醫院馬雅各醫學紀念館」,加上位於台灣文學館附近「太平境教會」中的「馬雅各紀念碑」以及馬雅各家族文物,是探討台南醫療史與醫療宣教的好題材。無論從多元文化相遇,從不同文化醫學宇宙觀與身體觀,或從病患就醫選擇的現實角度,都很容易連接當代台灣民眾的就醫經驗與身體經驗。又或者如「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也是一個觸及疾病史、公衛史、疾病汙名、醫理論爭(烏腳病致病機制,從降災到砷與螢光腐植質的論辯)、醫療政策、醫學倫理,醫療奉獻,甚至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倫理(如何展示過去未經知情告知取得同意展示的病理標本)的重要案例。

 

另外,若把關鍵字放寬至公共衛生或環境汙染議題上,可供選擇的對象就更多了。譬如,工業汙染地區若可視為工業汙染博物館,二仁溪畔諸多堤防就是工業考古(堆積廢電路板)與廢五金汙染的歷史見證。記得不到10年前,筆者還曾見有人於三不管地區燃燒廢五金,足見汙染是經濟史、環境史、健康史,疾病史、醫療史,也是地區開發史的當代問題。

 

以上例子,基本上還只是以科學醫學視角來挑選策展對象,若納入中醫、傳統藥草與另類醫療,就會有更多與庶民生活史相關的重要議題出現,譬如中醫、中藥行、草藥行、寺廟藥籤,甚至原住民種種醫療實踐。至於如何描述、解釋與評價我們身處的醫療文化,便必須透過醫學人文的研究與教育的工作加以深化。

 

人文研究做為視角的旅行

 

旅行的人或許無意時刻保持批判之心,但行程景點背後若無人文研究所提供的視角,常見在沉重歷史場景前「比YA」照相打卡的情況也只是剛好。如果,旅遊路線景點是大眾頻繁接觸的媒介,人文研究者值得多花些心思為公眾走出各種可能的文史新路線,開創「有史有娛」的身體時空新經驗。

 

註:本文部分內容曾於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主辦的「醫學博物館專業人才培訓國際講座」中發表(2017∕10∕12)。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