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與時俱進的數學課–蔡宗育讓數學活起來

104/06/02 瀏覽次數 3179
「把興趣變成工作,就沒有所謂的工作了。」多年來,蔡宗育樂在教學,一路從花東縱谷教到了玉山山脈上的學校,最後回到故鄉高雄,目前為福誠高中國中部的教師。他笑說,其實自己從小念書過程並不很順遂,成績不是特別好,沒想到這樣念著、念著,最後竟當上老師。「我覺得,老天爺讓我走上教書這條路,一定有祂的用意。」
 
 教書是天職  
 
蔡宗育出生於高雄鄉下,從小就喜歡看故事書,但父母從事勞力工作,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家裡幾乎沒任何書籍,不得已只好跑去廟裡翻善書,書裡的故事,是他觀看世界的一扇窗口,也開啓了自己對生活的想像。平日,蔡宗育放學後,都會去爸爸的漁網工廠幫忙。每遇趕工時節,回到家通常已晚上10點,這時,才能拿出課本來複習、寫作業。當時,蔡宗育就意識到,做工真的很苦,還是要好好念書,找到自己的一條出路。
 
然而,他坦承自己念書過程並不順遂,不管怎麼努力,成績總在中段左右。其中,數學是他比較擅長的科目。「人的成就感是會累積的。」蔡宗育說,每次下課後,他會主動多算一、兩題數學,計算數學時,總是心無旁騖,任何聲音都無法干擾他。後來,同學都向他請教數學,在教同學的過程中,他的數學也不斷精進。高中畢業後,蔡宗育進入師大數學系,進而確認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數學教育這一塊,我很有自信,但,數學研究,我就沒感覺了。」
 
蔡宗育說,成績普通的自己,竟走上教書這條路,老天爺一定有祂的用意。「我開始思考,以前數學老師在教授時,訊息傳遞是不是有問題?後來,我了解到,對一般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沒這麼容易,而老師的教法,只對成績優異的學生有效,但大多數像我這種中、後段的學生就聽不懂。」所以,當蔡宗育成為老師,就很重視自己教學方法—這個方法必須簡單到讓所有學生都聽得懂。
 
此外,蔡宗育在求學時,有兩位老師的教學令他印象深刻,分別是國文老師蔡秀娟及理化老師莊敏兒。「他們上課時,不太像在上課,反而比較像是在表演,非常生動,令學生目不轉睛。」蔡宗育深受啓發,所以,除了鑽研教學方法,他也會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於是,他決定放下課本,整理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教學脈絡及新的教學方法。「大家用一樣的方法,得到一樣的結果。如果我用新方法,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數學與生活
 
首先,蔡宗育會以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或與數學有關的日常事件,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教到「直角座標」,就從笛卡兒怎麼想到此原理開始說起,而後帶到直角座標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直角坐標的發明,讓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蔡宗育說,數學和我們的生活其實息息相關,然而,教書這麼多年,最大的挑戰,就是學生普遍認為數學和生活沒什麼關聯。所以,蔡宗育上課時,會透過各種方式,帶領學生將數學和日常生活作連結。
 
「數學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的地方,譬如中國以農立國,曆法的精準度就很重要,因這關乎民生問題,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朝廷就要修曆法。這時,數學就派上用場了。」他表示,以前西方的帝王都要學數學,因為數學計算有其既定的規則要遵循,領導者受過這種訓練後,處理國事會比較有條理、順序,不會天馬行空。傳說托勒密一世學到沒耐心了,就問老師歐幾里德:「學數學有沒有捷徑?」歐幾里德回他:「幾何之路沒有王道。」意即學習數學沒有任何捷徑,無論是誰都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
 
因此,蔡宗育相信,學習數學可培養耐心、推演能力,做事也較能找到步驟與方法,但平常若沒做事習慣,就難將數學和生活作連結。蔡宗育感慨地說:「我們的教育,常會告訴學生:讀書就是讀書,其他都不要做。不希望學生碰課本以外的東西。」他建議學生在寒、暑假應該要去打工,做點事。開學後再回頭讀書,學習絕對有加成效果。畢竟學生若只顧讀書,就可能像實驗室培養出來的東西,一畢業就變成戰鬥力最差的一群。「古人說,將相出寒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唯有吃苦,才會有鬥志。這也是數學歸納、統計出來的原則。」
 
 找到「方法」最重要
 
除了將數學與生活連結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蔡宗育也想一些方法,讓孩子願意去算數學。根據他過去的學習經驗,每天只要多算一、兩題數學,成績就會有明顯進步。因此,他設計一種叫「過關卷」的測驗卷,內容是要測驗學生的認真程度,只要願意練習,保證進步。其設計猶如電動關卡,每次月考範圍約有8關,只要學會這8關,就能順利迎戰月考。而他總提醒學生,「累積」很重要性,「每天練習一條數學算式,5天就可以學會1關,40天後,就學會8關了。」
 
蔡宗育說,教學方法必須隨著時代調整。這時代,很多學生迷電動,所以自己就透過打電動模式來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讓學生分組,成績相近的同學兩兩一組,共同PK、競爭。「當對手程度和自己很接近時,人就會有想拚的感覺。同學們為了贏,就會自動練習。有些同學甚至自己列印30張過關卷,回家後反覆演算。」他說,自己的所有設計,單純是希望學生主動學習,而這種方式也讓他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有了亮眼表現。
 
2011年,蔡宗育出版了《基測洩題》。「我常在家裡的工廠幫忙,發現每個行業都有其做事方法。『方法』會讓人事半功倍,讀書當然也需要『方法』。」因此,蔡宗育透過《基測洩題》這本書,整理了自己的教學,並提供一套方便複習的方法。「以前老師都從頭到尾依序複習,當我回頭看課程,決定不這麼做。我把數學分成四大家族,讓學生有系統地去複習數學。」他表示,這方法是針對大型考試設計,畢竟很多學生會應付小範圍考試,一遇到大考試,就無法篩選三年來累積在腦中的混亂算式,《基測洩題》即協助學生依循準則去統整腦中的數學知識。
 
 累積創造奇蹟    
 
其實,蔡宗育以前的夢想是當醫生。大四那年,他甚至想重考,一圓醫生夢。但後來他想,當老師也是救人。只是醫生的救人行為是立即性的,而老師則要比較長時間才能看出成效。身為老師後,蔡宗育始終抱持「對這塊土地在做事」的單純信念,除了投入學校的工作,也參與台灣自然科學教育推廣輔導協會。「以前大學時代就曾參加過救國團的返鄉服務隊。我們協會就是號召一群團康才人,來做類似當初救國團的服務—結合了表演與教學,讓孩子們在寒、暑假有一段特別的學習經驗。」
 
「成功來自累積,累積會創造奇蹟。」蔡宗育說,這一代的孩子,不喜歡累積,都想要速成,所以他常用這句話來鼓勵學生。當他遇到不喜歡念書、總要家長督促的學生,他也會發揮想像力,告訴他們:「人生的過程,就像打電動。你們的爸爸媽媽已經打到戰魔王,才發現以前在路上什麼都沒撿,現在打魔王很辛苦。所以爸媽叫你們多念書,是提醒你們,沿途要多撿東西,以後打魔王才不會這麼辛苦!」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