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機緣與肯定,創造生命的價值–楊吉水教授

102/03/01 瀏覽次數 14948
螢光高分子的概念竟然可以應用在爆裂物的感測器上,特別是掃描地雷的埋藏位置,靈敏度甚至比掃雷犬還要高!這是曾獲得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中國化學會傑出青年獎及國科會傑出獎的臺灣大學化學系楊吉水教授帶給全世界的驚喜。

長年面對的永遠是一群年輕活潑的大學生,楊老師身上流露著溫厚可親的笑容,詼諧的眼神、富含磁性的聲音與言談間充滿了對人生樂觀的態度,總會令人不自覺地感染到他研究生活的朝氣與活力。初次見到楊老師的國外學者都會不由自主地向他說:「You look so young!」,此時他總會以幽默的口吻回應:「Of course! I am Yang!Always Professor Yang。」

國際化的成果

作為一名地雷終結者,目前也是亞洲光化學協會臺灣地區的代表委員,投入光化學及有機發光材料研究已有近20年的經驗,說話不疾不徐的他,談及掃雷工具研發的成果,能為國防科技與人類性命安全搭起緊密的橋梁,感到無比的欣慰。他說在美國西北大學就讀博士班時才開始鑽研光化學,畢業後抱持著到一流名校感受研究的風氣及貢獻他這方面所長的想法,順利申請到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當時美國籠罩在恐怖攻擊與國際戰事的陰影下,實驗室主持人正與國防部合作,進行一項關於地雷探測與掃除的軍事研究計畫,但始終毫無進展。

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薪水並不高,又身處物價不斷攀高的波士頓地區,生活相當不容易。為了爭取計畫主持人所承諾的加薪條件,楊老師憑著紮實的基本功夫,以2個月的時間突破瓶頸,研發出具有高靈敏度及高時效性的螢光薄膜,藉由這套薄膜材料的非實體接觸感應方式,能偵測空氣中黃色炸藥TNT所揮發的微量氣體,進而得知地雷的隱藏點。這項創新的學術發現多次刊載於《美國化學會誌》等國際一流期刊,更被多種專書及國際學者引用,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數達五百多次以上。此尖端技術不但獲得專利,後來也應用在伊拉克戰場上,成為解救軍人性命的靈丹。

自我探索 確立目標

當年為何走上化學研究之路?楊老師坦言主要是順著自己的個性及當時聯考成績的選擇。高中念的是高雄中學醫科班,儘管後來聯考成績可達陽明牙醫系錄取標準,在家人的期望下也曾一度徘徊在是否重考醫學系的抉擇中,但幾經思索,他深深覺得人的青春很寶貴,花在補習班重複閱讀已讀過的學科,相對也就失去其他學習的機會,況且醫科也不見得是自己一生的鍾愛,最後就依照著理科志願進入臺大化學系。

在大四進入實驗室做專題時,才開始近距離接觸教授及進入正式的研究生活,那一段時間他愛上了這種自由無拘束、探索新事物及富有創造力的空間,這樣的生活隨時充滿著挑戰的新鮮感,同時因為學者與同行間的交流,更有機會出國見識、體驗不同的文化差異,滿足小時候環遊世界的夢想。為此他先後在有機化學及電化學領域努力耕耘,把專題研究的分量擴充並獨立撰寫成1篇論文發表於國際期刊,也是他人生的第1篇學術論文。

楊老師以他第1次寫論文的經驗為例,雖然戰戰兢兢,花費許多修改、查證與整理的功夫,但這樣鞭策自己的過程越早開始,越能刺激自己去掌握完整的背景知識、思考整體的架構,以及實驗設計的邏輯性,也才是一個科學家展現求知欲望的源頭。

因緣際會進入光化學領域

楊老師謙稱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能進入西北大學一頭栽進自己喜愛的光化學領域,除了師長的幫忙外,運氣的因素應是免不了。他說,在64天安門事件之前,臺灣學生申請就讀美國大學的化學研究所博士班相當容易,只要不是成績太差的都還能拿到全額獎學金。但天安門事件後,大陸開始加速改革開放,美國也給中國留學生名額上的優惠,導致大陸許多優秀人才大量湧入美國,嚴重擠壓到台灣學生的機會。再加上當時的西北大學化學系與大陸的蘭州大學有密切的合作計畫,每年都有3至4個保障名額,致使台灣學生能申請到該系的機會微乎其微。

為此,楊老師初始即以全美排名約二十左右的學校為申請目標,後來碩士班的導師劉廣定教授看到這些名單,認為他似乎自信不足,或缺乏遠大的抱負,因而鞭策他也要試著申請幾間排名較前的學校。

當時索取入學申請表格常耗時二個多月,如欲改申請排名較前之學校,時程已頗為緊迫;所幸恰好有一位助教決定放棄當年度入學申請,楊老師幸運地取得西北大學申請表格。最後,憑藉本身擁有的專長及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加以劉廣定、何東英教授兩位老師的推薦,終於被西北大學所錄取(當時化學排名第12)。他的生涯從此有了美麗的轉彎,有了喜悅與奮鬥的目標。

而從他後來的學術成就受到國際學界的肯定,更證明了他在光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領域所作的貢獻。目前,楊老師的研究工作橫跨有機與有機金屬小分子與高分子光電材料,他期許自己能不斷推陳出新,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寫下精采的篇章。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