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用俯視的角度看世界(一):遙感探測技術

105/12/15 瀏覽次數 4418
遙感探測(簡稱遙測)是指採用不接觸的方式利用儀器或感測器以獲得有關待測物區域或現象的資訊,並加以分析的科學與藝術。廣義是指遠離目標,通過非直接接觸來判定、測量與分析目標性質的技術;狹義是指在高空和外層空間的各種載台上,運用各種感測器來獲取地表的資訊,通過數據的傳輸和處理,從而實現研究地物的形狀、大小、位置與性質及其關係的一門現代化應用技術科學。

衛星遙測因偵測範圍較廣,接收運轉週期較固定,系統參數設定易掌握等因素而運用廣泛,故利用衛星感測器所收集的資料中,可以抽取有關不同資源的型式、內容、位置及情況等資訊,然後將此項資訊以地圖、表格及書面報告的型式展示,所以通常把一接收、傳輸、處理、分析判讀與應用遙測資訊的全部過程稱之為遙測技術。

遙測技術是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行員開始駕駛攜帶照相設備之軍機,前往戰區紀錄戰爭事件與敵軍陣線之活動,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遙測則被美軍廣泛地使用於戰術、決策、偵察和監視等方面,如有名之黑蝙蝠中隊即是扮演此角色。

隨著現代物理學、空間技術、電子技術、電腦技術、資訊科學與環境科學等的發展,遙測已成為一種先進與實用之綜合性探測方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農林業、地質、地理、海洋、水文與氣象等環境監測以及地球資源探勘與軍事偵察等各個領域上。

遙測技術具有一共通性,即距離地表越近者,所拍攝之地面影像越清晰,但每一幅影像所涵蓋之範圍則越小。因此,遙測資料要素主要有三,即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與光譜解析度等。
遙測技術具有五項優點:(1)廣域性:大尺度衛星一次取像可以涵蓋數千km2之範圍;(2)多波譜性:擁有多個波段之衛星,能使影像能更準確地判釋地面上各種物質類別;(3)視覺性,以影像的方法呈現,而非以許多符號或電腦代碼呈現,增加研究的方便性;(4)先驅性,可拍攝到許多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5)快速性,衛星不是只有定期規律性的執行地表觀測,目前可經由預約的方式,配合使用需求於特定時間拍攝指定區域,使研究者能有系統的配合實驗設計蒐集資料,同時在發生特殊環境變化或災害的時候可迅速了解現地的狀況,以方便調查及救援工作。

遙測技術最重要資訊來自衛星,由於衛星科技之進步,可利用衛星軌道上之特殊性,採俯視方式進行宏觀之地面觀測,一般衛星隨著用途不同而有所差異。

目前衛星種類眾多,其類型會依功能性而有所不同,一般可依下列四種方式來區分:(1)離地距離;(2)光譜波段;(3)影像解析;(4)軌道形式。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小王子眼中21世紀的地球」執行團隊撰稿)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