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雲端與物聯網

103/06/24 瀏覽次數 10352
在2014年6月登場的The 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WWDC)中,即將發表的iOS 8透過智慧家庭應用HomeKit,可讓使用者對不同支援的家電或物聯網設備配對,之後即可使用iPhone或iPad利用WiFi來控制家用電器,如:調整燈光亮度、開關電器電源等,同時還支持Siri,讓使用者可聲控關閉車庫、降低室內空調等。

2014年4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未來鴻海集團要靠自動化與物聯網、雲端緊密結合,因此鴻海集團與大陸電信數據商世紀互聯簽訂戰略合作,期待在2020年完成全面轉型。鴻海集團內部訂下2014年要成立「百萬機器人大軍」的目標,許多產基地已實現關燈生產,不少機器人與機器手臂已取代部分人力。且鴻海集團早在數年前就積極部署機器人運用在生產線上的計畫,郭台銘表示: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降臨,代工廠也必須搭上這個趨勢,預料未來自動化將更加深入人類生活當中 。

除了蘋果和鴻海之外,台積電也宣布:將大舉搶進快速成長的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及智慧家庭市場。台積電看好物聯網帶動的商機,預估相關市場1.9兆美元(約新台幣57兆元)。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IOT)的概念源自於1999年,主要是將物品透過有線或無線的通訊技術或感測設備與網際網路做連接,提供智慧化的辨識與資訊的管理及分享。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主要有:射頻識別技術(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無線感知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嵌入式技術(Embedded Intelligence)、奈米與微機電技術(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其中射頻識別技術(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為1種無線通訊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不需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而能夠提供消費性市場物流資訊行動化與無縫連結,此乃建構物聯網中最重要的一環。

RFID早從2000開始就已加入物聯網的應用。從2000到2005年,RFID標籤主要用於供應鏈上的協助,用做庫存掌控與預防損失;2005年後,RFID被廣泛應用在門禁保全、醫療、大眾運輸、門禁卡的感應以及扣款等應用;2010年開始,雲端運算興起,物聯網藉由雲端平台的運算與服務可導入綠色節能的概念,例如:家庭電器的用電量可被物聯網的感測器收集,並透過雲端運算平台設計一個省電計畫,若是半夜電費較便宜,將建議使用者半夜再洗衣服,同時也因智慧型裝置的發展,物聯網可與慧型裝置上的資訊結合且透過智慧型裝置遠端操控物聯網的設備,例如:將物聯網與智慧型裝置上的行事曆結合,即可知道使用者將於傍晚5點回到家,則可於4點30分時先將冷氣打開,讓使用者回到家可直接進入1個舒適的環境。

物聯網的基礎架構主要分3層:最底層「感知層」能透過各種感知元件獲取各項資訊;中間為「網路層」透過各種無線傳輸連結各項設備,RFID通訊技術則歸屬於網路層;最上層則為「應用層」,為物聯網的各項領域應用,智慧醫療、環境監測等。其中,網路層與應用層中有提出1個「服務層」用來支援各類型平台,串聯網路傳輸與應用;感測器產生的資料,利用網路通訊技術傳送至雲端運算平台進行處理,雲端運算與物聯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同時物聯網的關鍵架構分為私有物聯網、公有物聯網、混合物聯網及社區物聯網,其概念與雲端的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概念不謀而合。以上皆說明了雲端運算與物聯網結合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2014年5月登場的台灣創意發明商機媒合展中,三艾健康科技開發出「Healthbook」創新App,結合智慧行動裝置與公用觸控裝置建立物聯網概念的健康照護雲端平台,讓醫療護理人員可以用行事曆的方式管理病患的健康狀態,有健康需求的民眾也可以行事曆的方式,與醫療護理人員即時互動諮詢。

由以上的介紹可看出物聯網與雲端的結合不僅可促成智慧家庭的產生,同時在環境監測、醫療照護以及遠距醫療上也可大幅提升監測以及照護的效率與準確度,物聯網將帶來下一波雲端運算的新趨勢。(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6月)

責任編輯: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