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鯨豚的食安危機

104/12/18 瀏覽次數 6704
鯨豚為在海中生活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全世界鯨豚擱淺的現象相當普遍,除了10月嘉義擱淺的抹香鯨死亡以外,今年7月台中港區一隻名為小梧子的短肢領航鯨也因胃部塞滿塑膠垃圾而死亡,從過去幾次的擱淺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型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垃圾而死亡早已不再是新聞,人類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塑膠袋成為殺死大型海洋生物的原因之一。

由於鯨豚誤食塑膠垃圾的原因在於塑膠袋比其他垃圾重量更輕,容易在海水中漂流,漂流方式與型態與許多鯨豚的主食-魷魚、花枝,外型十分相似,根據 2014年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的論文《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marine debris on cetaceans》研究結果顯示,約有56%的鯨豚會吃到海洋中的塑膠垃圾。雖然吞下去的塑膠垃圾對於鯨豚不會有立即性的危害,例如消化道穿孔等,但由於塑膠垃圾的特性-耐酸鹼,卻會對其健康會造成三種致命的影響:一是無法消化的垃圾阻塞鯨豚的消化道,導致無法消化其他食物,甚至無法進食而死亡;二為吞下肚的垃圾使胃裡的空間減少,使鯨豚維持飽足感,造成減少進食而營養不良;第三種影響則是塑膠垃圾附著或釋放的有機毒性物質在鯨豚體內累積或釋放,例如戴奧辛,以上三種長期性影響都會使鯨豚免疫力與活力下降,容易被掠食者攻擊,成為鯨豚的間接死因。

英國鯨豚保育協會(WDCS)分析近年鯨豚死亡的案例後,透過解剖其胃部的消化物發現鯨豚相當容易誤食人造塑膠製品,2008年曾在加州北部海岸兩隻抹香鯨體內發現漁網、繩索及其他塑膠垃圾;2004年位於蘇格蘭的馬爾島發現柯氏喙鯨胃的入口處被超市塑膠袋與釣魚線塞滿;2002到2003年間,從土耳其黑海中誤捕或擱淺的鼠海豚的胃部發現,每隻鼠海豚所誤食的塑膠製品乾重為40.9公斤;法國更曾經在柯氏喙鯨體內發現378種不同塑膠製品。

我們從誤食塑膠垃圾對鯨豚的影響與案例中,了解到塑膠垃圾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非常大;為了維護海洋生物資源,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的行動刻不容緩,除了改變生活中隨手索取塑膠袋的習慣,降低使用塑膠產品的頻率,未來更可以選用生物可分解的材料製品,期望人類能夠與海洋生物共存共榮。(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孟培傑|國立東華大學/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名詞解釋

※戴奧辛(Dioxins:無色、無味而且毒性相當強的脂溶性化學物質,會安定存在於動物脂肪內,不易代謝。其中以四氯聯苯戴奧辛之毒性最強,有「世紀之毒」之稱。急性暴露只要每公斤不到一微克就可以使人致命,即使僥倖存活者也會造成胸腺萎縮、骨髓抑制及肝毒性;對人體的其他影響則是會造成皮膚、眼睛及呼吸道的刺激、頭痛、頭暈及噁心等症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