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醫學史上的里程碑:盤尼西林的首次人體試驗

109/02/12 瀏覽次數 14587
1941年2月12日盤尼西林的首次人體試驗1941年2月12日盤尼西林的首次人體試驗
 
1928年9月,在倫敦聖瑪麗醫院擔任研究員的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意外發現,被黴菌感染的葡萄球菌培養皿上,有部分的葡萄球菌菌落被裂解而呈透明狀,他進一步實驗後確認,這些青黴素(Penicillin,又稱盤尼西林)具有殺菌、溶菌的功效,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就此問世。不過,弗萊明缺乏實驗資源和人力,無法純化青黴素並進一步研究青黴素的抑菌機制與抑制細菌的種類,故在1931年停止了青黴素的相關實驗。
 
1938年,牛津大學的佛洛里(Howard Florey)和柴恩(Ernst Chain)進行青黴素的培養和純化,並將提煉出的成品用於小鼠作隨機試驗。結果顯示,感染致命性鏈球菌的小白鼠在施打青黴素之後能夠順利存活,這代表青黴素極可能可用於治療人類的疾病。
 
世上第一個接受青黴素治療的人
 
1940年底,一位名為亞歷山大(Albert Alexander)的警官不慎感染了敗血症,但卻列名為世界上第一位接受青黴素治療的人。很多人相信,亞歷山大會感染敗血症,是因他在修剪玫瑰園的枝葉時不慎劃傷了面部,而被鏈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
 
當時,醫師使用磺胺類藥物來治療亞歷山大的敗血症,但亞歷山大的病情仍持續惡化,肩部、肺部皆出現膿腫,甚至眼睛還失明了。佛洛里和柴恩聽到這個病例後,主動向亞歷山大的主治醫師徵詢是否願意嘗試以青黴素治療。1941年2月12日,醫師將200毫克的純化青黴素注射到亞歷山大體內,並於接下來的五天內,每間隔三小時就施打300毫克的青黴素。治療一開始,亞歷山大的病情就明顯好轉。
 
然而,原始的青黴素藥劑卻以極快的速度被排出體外,就像是水被注入有破洞的浴缸般,因此病人必須不斷地補充青黴素藥劑才能產生療效。為了能產出足夠劑量的青黴素,柴恩甚至收集了病患的尿液,從中萃取出尚未被代謝掉的青黴素以再次使用,但最後亞歷山大仍因青黴素藥物供應不足而不幸過世。
 
抗生素的後續發展
 
亞歷山大的病例讓世人發現,若能提供足量、高純度的青黴素,因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是可能被治癒的。因此,佛洛里與美國研究團隊合作,進行青黴素菌株的篩選以及培養液的改良。初期,研究團隊發現,弗萊明找到的青黴菌只能浮在液面上生長,為了找到可在浸液中繁殖的菌株,他們從各處採集了上千種發霉的物品進行實驗,終於在一棵發霉的哈密瓜上,找到一株可以浸液生長還能分泌大量青黴素的菌株。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人員並利用紫外光照射誘使菌株突變,大大地提昇了青黴素的產量。
 
經過許多團隊的努力,在二次大戰末期,青黴素的產量已提升至早期的1萬倍以上,並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可商業化量產的抗生素,也拯救了戰場上無數軍人的性命。
 
從此,抗生素成為醫療上最廣泛被使用的藥物,也幫助人類抵抗了多項的疾病。然而,具抗生素抗藥性的變種細菌很快地出現了。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不斷被發現,再加上抗生素的研發成本節節升高,導致許多藥廠投入研發新型抗生素的資源逐漸保守,新抗生素上市的速度也遲滯了,醫界面臨了無藥可用的窘境。
 
臺灣目前仍有一些本土藥廠致力於新型抗生素的研發,最著名的是太景生物科技,其於2016年研發、試驗完成的太捷信®(Nemonoxacin),不僅可用來治療細菌引發的非典型性肺炎(又稱社區型肺炎),也可以殺死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用途相當廣泛。目前,太捷信®已取得多國的專利,也獲我國食藥署核准上市,為醫界對抗肺炎提供了ㄧ有力的新武器。

參考資料
1. The real story behind penicillin 
2. Penicillin: An accidental discovery changed the course of medicine 
3. Penicillin’s first patient 
4. 鍾金湯、劉仲康(2005)。佛萊明—青黴素的發現者。科學發展,389,40-47。
5. Quinn R. (2013). Rethinking antibiot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orld War II and the penicillin collabora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3(3), 426–434.
6. 郭書辰(2018)。抗生素新藥研發的困境與展望。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745,取自http://enews.nhri.org.tw/?p=81
資料來源
  • 原標題:盤尼西林的首次人體試驗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