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以毒攻毒!神奇的蛇毒

104/10/27 瀏覽次數 4131
對許多人來說,蛇還是一種可怕的生物,主要原因就是牠有毒。但您知道嗎,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臺灣是全世界蛇毒研究的重鎮,有輝煌的成果。所謂蛇毒,更可能有正面、對人有益的應用。請聽今天的科學三分鐘,與您分享:蛇毒傳奇。

蛇毒為什麼有毒,甚至可能讓人死亡呢?蛇毒分成兩大類,神經性毒與出血性毒。神經性毒的毒蛋白,顧名思義,它會作用在我們的神經系統,跟神經系統的「乙醯(音「西」)膽鹼受體」結合,讓神經的傳導物質,沒有辦法把訊息傳給下一個神經細胞,造成生物麻痺,甚至死亡。

出血性毒的毒蛋白,則會作用在我們的血小板上,讓我們的血液不能凝固,就會出血不止,血壓降低而死亡。

臺灣的蛇毒研究,是由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發起的。也因為神經性蛇毒的研究,使臺灣在蛇毒研究的領域,首先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那麼,為什麼神經性蛇毒的研究這麼重要呢?

您可以想像一下,我們的心跳、動作、甚至大腦的思想,都是靠神經傳導來進行的。但是在過去,科學界對神經傳導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乙醯膽鹼」可以在神經系統中傳遞訊息,卻不清楚細節。臺灣對於神經性蛇毒的研究,正好可以作為工具,解開「乙醯膽鹼受體」的結構,了解這個受體如何接受「乙醯膽鹼」,完成訊息的傳遞。這方面的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了神經傳導的機制。對於神經科學的貢獻,可以說非常深遠。

至於出血性蛇毒,延續杜聰明先生早期的想法,配合許多科學家的研究,也讓它成為了「以毒攻毒」的藥物。《臺灣蛇毒傳奇》一書的作者,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羅時成說:

這個想法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是杜聰明先生提倡做蛇毒研究呢,他就有一個概念,我們能不能「以毒攻毒」,把「毒」反變成為「藥」的這種想法。抗凝血的毒蛋白如果作用在血小板上面,讓它不能凝血的話,這個血液就出血不止,然後也會致死。

讓人不能凝血,出血不止,當然是一種毒。那它又怎麼能成為藥物呢?羅教授也解釋了其中的關鍵:

所以相對的,比如說我們做手術的時候,它馬上就活化很多的血小板,產生血塊。如果這個血塊,不小心流進我們的血流裡面,很可能就在某部分的組織裡面造成血栓。所以呢,在手術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有一些抗凝血的藥物,阻止這個血小板活化。這個時候,毒蛋白就可以發揮作用,所以手術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放一些這些抗凝血的毒蛋白,讓這個血小板不能凝集,產生血塊而產生血栓。

用在不同的地方,毒也可以成為藥,科學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

今天的科學關鍵字,就是

蛇毒 Snake Venom

您可以透過關鍵字進一步查詢,或做延伸閱讀。

【本單元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製播】
2013-02-24 16:55:00播出
資料來源
  • 蛇毒傳奇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