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資訊科技與生活:從虛擬中看見真實世界
98/10/13
瀏覽次數
17828
謝佩璇
|
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
你知道每台電腦都有連接「網際網路」的設定嗎?你是否經常需要點選電腦桌面上的「瀏覽器」?你是否需時常回覆一些「電子郵件」?有時又必須「附加檔案」在郵件中?甚至,你是否覺得有時需要先用白紙黑字把重點寫好再跟他人溝通,才能很精確地表達己意呢?如果以上情況就像在描述你的生活,你肯定已活在一個充滿創意,且能帶你進入不同體驗的世界中。
從 2007 年開始,網路技術快速進步,加上網頁功能聯繫性更強且內容豐富,使得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網路互動,因此生活介於真實與虛擬世界成了現代人的寫照。可以說現代人已經「Web2.0」了(註:形容真實與虛擬世界可進行雙向溝通)。
Web2.0 的現代人最常使用部落格(Blog),自由、公開地表達個人內心的想法,分享學習心得,以及各式各樣多媒體影音檔案。最重要的是可以與真實或虛擬世界中的人互動。
部落格的互動性
部落格所使用的技術概略可分為3種:多樣化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包括設計動畫的軟體(如 Flash 等)和產生互動式網頁的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可延伸性標示語言,讓使用者可決定使用何種標記語言,並把發表的內容傳到伺服器,分析後再分傳給閱讀部落格的人;簡易資訊聚合,可把部落格中內容相關的文章聚合在一起。
部落格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人與人的互動,視覺設計專家大衛.阿曼諾認為要讓人與人彼此喜歡互動,甚至讓社群永久運作,部落格應具備四個 C:內容(content)、情境(context)、連結性(connectivity)及持續性(continuity)。這四個 C 的關係如下。
內容
部落格內發表的主題應是新鮮的、熱門的,不論使用文字、圖片或影音,每篇主題內容應有一定水準,而且回應主題的內容也應有相關性、可辯論性,才能吸引其他的人參與,並繼續交流意見及想法。
情境
當討論進行得如火如荼時,不論身處電腦桌前或塞在擁擠的馬路上,只要有網路和通訊工具就能立即瀏覽最新內容,然後即時發表回應文章、參與討論。
連結性
建立社群就好像經營一家商店,需要細心經營顧客,當客人感受到部落格討論的主題內容有深度,並且讓客人產生興趣時,才能留住客人,拉長參與社群的時間。因此經營部落格的站主必須花時間和不同參與者做不同的互動。
持續性
當參與社群的人能感受到自己正在累積知識,並認為討論的內容有價值且有意義時,社群才能永續存在。而且站主必須不斷更新科技工具,用更完整、清楚的方式呈現主題,鼓勵參與者提供更多元的見解。
知識社群與部落格
部落格讓人與人彼此互動不受限於時間和空間,難以獲得的個人智慧資產因此可在網路中散播。比如,原本在學校受教的學生,若在部落格發表文章或回應他人的文章,就可以展開線上討論和辯論。這種非正式環境的學習會有助於學生更了解討論的主題,彼此幫助找到最完整的解答,更能塑造個人獨特的創見。於是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知識社群」在部落格中成立。
在知識社群中,除了互相交流生活點滴之外,討論內容在部落格網頁中也越來越有深度。然後,當知識社群參與人數逐漸增加時,真實世界中被稱為專家的人也會降尊紓貴現身虛擬世界中共襄盛舉,於是形成今日常見的線上國際研討會。大家不需再舟車往返或繳交註冊費,就可透過網路發表研究成果,討論研究主題。
在此,筆者分享一個長期以來接受非正式學習的社群--elearnspace(數位學習空間,網址是:http://www.elearnspace.org/),對於數位學習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進入這個部落格觀看文章並發表意見。
經驗談
虛擬世界中是不設限的,因此有些人會經營一個以上的部落格。以筆者為例,因為大部分部落格的使用是免費的,所以在虛擬世界中築起不少窠臼,但也花費了相當的心力和時間才能確實做到前述社群的四個 C。
目前,筆者在無名小站擺放旅遊各地的照片和心得,在雅虎奇摩分享育兒心得和居家照片,甚至使用其他國外的部落格(YouTube、Facebook 等),把生活中拍攝到的特別影片上傳到網路中,讓外國朋友也能感受東方世界的情境。還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只要是對真實世界有意義的,在筆者的部落格中就會展開並且更新。
此外,筆者也開始享受不出門就可以進行買賣的樂趣。若家裡的舊設備要拍賣,只要使用拍賣網站的空間(例如 eBay),再加上線上買點數付費的機制(例如 Paypal),在電腦桌前即刻可以變成賣家等待買家上門。虛擬世界的生活好像比真實世界方便多了。
不過,真實世界中的感受才是深刻的,筆者幾乎每天等著火車進站,並一路擠車回到鄉下老家看望家人。沿途,一旦接收到無線網路訊號,使用手機的通訊軟體(例如 Skype)就可以回到虛擬世界,與線上的人溝通,也因此真實世界的感受變得更深刻了。
擴增實境的第二人生
科技工具的進步及網路平台技術的成熟,把有創意又有趣的虛擬世界帶進了真實世界。我們可以把個人的價值觀附加到科技的使用中,讓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生活都變得更有意義並且連結在一起。「第二人生」就是這樣的概念,讓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卸下原本的身分、地位、責任,過著與真實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或許可稱為理想王國,卻是真實世界的延伸,讓我們的生活意義變得更完整。
舉例來說,有些電腦公司訓練員工就是應用假想環境的「第二人生」,讓被僱用的員工可以用不同的角色進入虛擬世界,參與公司提供的在職訓練,練習解決不同的問題。這樣的訓練環境稱為「虛擬實境」,員工會以為置身在真實世界中接受挑戰,若實在無法解決問題,虛擬的幫手也會活靈活現地給予提示或直接予以協助。
「擴增實境」更進一步把虛擬世界的一草一花一木,拉到現實生活中與真實世界結合,讓真實世界也有虛擬的元素。舉例來說,拿著一張畫滿公園遊戲場的圖案,放在電腦桌的攝影鏡頭前,原本是平面二維的圖案經由「擴增實境」軟體瞬間變成立體三維空間,遊戲場內的鞦韆在電腦螢幕前來回搖擺,紙張的四周還有蝴蝶翩翩起舞,讓人以為置身在公園裡。或者,到博物館現場欣賞展品,「擴增實境」也能讓你看到以網頁、虛擬模組、即時語音等方式入館的其他觀眾,大家可以一齊欣賞展品或交換心得。
視覺性溝通
不論處在虛擬、真實或介於兩個世界中的擴增實境,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能增加人與人互動的機會。網際網路設計者把文字、圖片或影像有目的地擺放在虛擬世界中,提供一個非正式學習環境,就如同真實世界中按照學校課表提供各學科教材,以理解各個課程教材的學習重點,例如線上閱讀文章、模擬實驗操作步驟等。
目前常被提及的視覺設計大師,有泰夫提(Tufte)、葛瑞(Gray)、羅姆(Roam)、克諾葛(Krug)等人,他們分別出版了以下書籍:《資訊圖像化設計》(
Envisioning Information
)、《向說不的副總推銷》(
Selling to the VP of No
)、《餐巾紙的背後》(
The Back of the Napkin
)、《如何設計好網站》(
Don't Make Me Think
)。每一本書都提供大量圖片,讓人一目了然,實在值得閱讀。
這些大師最想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是利用眼睛觀察、發問、探索、記憶、分析、思考,因此應該鼓勵網際網路設計者,利用不同視覺溝通策略,讓虛擬變得真實,也讓真實進入虛擬。
安全與隱私
在虛擬中找尋真實世界是可能的!衛星電子地圖就可定位自己真實的位置,也可在虛擬中判斷相對距離。筆者經常在上路前使用 Urmap 取得道路、地標、時程等行車資訊,車中也裝設衛星導航設備,帶領筆者駛抵目的地。
不開車時,可在家上網查詢有衛星定位的公車資訊,當班車即將進站前才起身出發,也可以預估抵達目的地的時間。這些都有賴於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或「位置感知」科技,讓虛擬與真實世界連結在一起,也讓生活更便利。
2009 年 1 月 19 日網路雜誌(
Wired Magazine
)發表了一篇文章,彙整共 10 種使用 GPS 的位置感知工具:安裝車速偵測器以語音警示駕駛者;使用旅遊鬧鐘,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睡覺也不過站;用電子地圖找到靠近自己的遊戲玩家;隨時隨處呼叫計程車;鉅細靡遺地取得所在位置的環境資料;掃描店內商品條碼可立即進行線上比價;訓練手機感知所處位置並自動切換模式;若身處險境,手機可自動播號求救;用手機定位就可知曉天空有哪些星星;使用公共廁所時,用手機協助分析環境乾淨程度。
現在的真實世界瀰漫著虛擬世界的氣氛,但在虛擬世界中,眼睛所見明知不是真實,卻又相當逼真,實在令人眼花撩亂。甚至,在虛擬世界獨處也要提高警覺,注意自己真實世界的隱私權是否遭到惡意人士的侵犯。
因此,在經營的部落格或知識社群上傳個人檔案,或到其他網站下載資訊時,都應該使用密碼或認證碼,才能確保敏感的資料安全地傳遞。此外,未來電子護照若開始啟用,除了提供旅客快速入境、簽證和旅遊資料的功能外,更應重視個人隱私權的保護。
最後,筆者不禁要問讀者:「你從虛擬中看見真實世界了嗎?」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10月,442期,18 ~ 23頁
擴增實境(3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