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地震的「好處」
102/06/24
瀏覽次數
15637
潘昌志
|
自由科學作家
談到地震,多數民眾的直接聯想多半是較為負面的訊息,如山崩、屋毀、海嘯等等,猶如近來6月2日南投地震造成的走山。不過,地震本身僅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如同降雨、日出日落一般,會造成災情的地震,多半是規模較大、離人口稠密區較近的地方,但大多數的地震,不止對於人們無害,反而還可能有些可以運用的價值。
以全球來看,每天起碼有上萬起的地震發生,而臺灣地區的地震觀測網每天也能觀測到數十起地震。好在這些地震幾乎都屬「無感」地震,對地表造成的振動人們通常不會有感覺,而規模甚大的地震也不是經常發生,但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其實對於人們有莫大的的幫助。從上個世紀初開始進行的地震觀測,我們漸漸對地震發生的位置和機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因此發現了班尼奧夫帶,知道原來震源多是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並且會由某些板塊聚合的地方向地底深處延伸,進而確立了板塊構造學說。
而今,我們還可以透過更局部的分析,了解地底下未知的斷層分布。以今年3月27日與6月2日發生在南投的兩起強震來說,分析地震過後的餘震與過往的微小地震分布,有助於我們了解盲斷層,若沒有這些微小的地震,我們對於地底深處就會一無所知。
而過去數年來,微地震的研究也產生了許多突破,中央大學的馬國鳳老師,在921地震後,在車籠埔斷層附近裝設了井下地震儀,經過長時間的觀測,發現地下水壓誘發微地震案例的完整機制過程,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
Science
)期刊。
研究中分析了地底下發生微小破裂的微地震,發現有的地震事件只有P波沒有S波,經過科學的驗證,找出了水壓誘發地震的物理機制,這也是全球第1次找到這樣直接的證據。此外,國內的大屯火山開始廣設寬頻地震站,結合地球物理與化學資料來做分析與預警,也是由於科學家長期觀察,發現火山爆發之前往往都會產生異常的微小地震,便著手進行長期的監測,以預警火山的噴發。
除了以上的例子之外,或許有更多人關心,是否微小的地震能作為大地震的前兆呢?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助理教授加藤愛太郎,在311地震之後開始研究分析震前的一些微小地震,發現微震在震前的時空分布有向特定方向遷徙的現象,他認為這種現象可能為一種地震前兆,代表著在主震之前,便開始有緩慢的滑移,在滑移過程中產生微小的破裂,也就是那些微震分布的區域。或許,未來我們若再一次發現此現象,就能提前警示民眾。期許這些看似做苦力的監測工作,能在未來發揮更大的效用。
關於班尼奧夫帶:
在板塊聚合的地區,經常會發現隱沒作用,隱沒的板塊會俯衝到地球的內部深處,而地震的震源分布會從接近地表處,沿著隱沒板塊向地球內部延伸,形成一片向地球內部彎曲的地震活動區域,最深的地震震源可達將近700公里,此區域即為班尼奧夫帶(Wadati-Benioff zone),最早由日本科學家Kiyoo Wadati發現,而後由美國科學家Hugo Benioff研究確立其存在。(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地震波(14)
地震觀測(15)
板塊(36)
車籠埔斷層(1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