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五月)初時,雪霸國家公園放流了一批臺灣櫻花鉤吻鮭,這些國寶魚是復育中心人員一隻隻,一步步復育而來,每一隻都相當珍貴。但野生魚兒的數量實在太少,在復育的時候,難免擔心近親交配的問題,復育中心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請看今天的科學大解碼。
內容大綱
從生物遺傳的角度來看,「近親交配」的結果,終究會造成下一代體質變差,在大自然的考驗下,很容易屈居劣勢。原本數量就不多的臺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不但遭逢氣候暖化、溪流水溫上升所帶來的生存威脅,更有著「近親交配」的憂患!
早在六十年前,大甲溪上游的六條支流都是鮭魚們出沒的地方,經歷了五十年的人為環境破壞,只剩下七家灣溪可以生存。
在 40 年代開始中橫的開通、50 年代德基水庫的建立、上游有二十幾座攔沙霸、加上整個農業活動在梨山地區不斷地開發,第四個原因就是人為的捕捉,因為保育觀念還沒有啟蒙。
正因為魚兒數量的減少以及生存範圍的縮減,使得台灣櫻花鉤吻鮭在繁殖時沒有太多的選擇,只好近親交配,那麼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近親交配所引起的族群衰弱呢?
為了讓不同的基因結合起來,除了拆除攔砂壩,消除上游與下游之間魚兒的隔閡以外,研究人員更捕捉七家灣溪上游的成年鮭魚,利用少數的多樣性基因進行人工復育,將人工培育出來的魚兒們放流到其他的溪流,重新回到他們原來的棲地,這樣定期做基因的交流,企圖隨著時間的增加和環境的改變而演化出族群的多樣性,是避免臺灣櫻花鉤吻鮭近親交配的重要工作,也是讓生物的數量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加,拯救瀕臨絕種生物的最好方法。
看來臺灣國寶魚要活得平安健康,還有賴人類對魚兒們居住環境的尊重和維護,才有可能擴展他們的生存力,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2008年東森電視台《科學大解碼》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