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體腔中的修復細胞
105/06/03
瀏覽次數
1589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身體的發炎反應是修復機制的一部分,過去認為整個過程要花兩三天才能啟動:首先是動員單核細胞,由血液輸送到受傷組織;在那裡單核細胞發育成巨噬細胞,清理傷口。最近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小鼠做實驗,發現腹腔中有現成的巨噬細胞,不必經由血管就能迅速抵達肝臟受損處。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王靜指出,胸腔應該也有同樣的快速修補大軍。要是人體體腔也有的話,現行的體腔手術有些標準作業程序就必須修正,例如以「沖洗」手段為受傷臟器以及附近體腔消毒。
參考資料
Wang, J. and P. Kubes (2016) A reservoir of mature cavity macrophages that can rapidly invade visceral organs to affect tissue repair.
Cell
,
165
(3), 668-678.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6月,522期,78 ~ 82頁
發炎(7)
修復(2)
巨噬細胞(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