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教學服務化–數位學習跨域整合讓學習更容易

103/05/01 瀏覽次數 7912
學習,可以不再只是坐在課桌椅前的嚴肅知識傳遞,學習的方式在現今身處資訊社會的臺灣,透過跨域整合的數位學習可以有更多元的方式與樣貌提供學子選擇。
 
數位學習是能夠縮短實際距離的多元教學方式之一,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林立傑指出,數位學習是學習者應用數位媒介學習的過程,數位媒介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網路、電腦、衛星廣播、錄音帶、錄影帶、互動式電視及光碟等。根據美國人力資源發展協會(ASTD)的定義,數位學習的範圍很廣,諸如利用網際網路、衛星廣播、互動電視、以及光碟片教材等來進行課程學習,都屬於數位學習。
       
數位學習與產業的跨域結合,能提供不同產業在企業經營上的協助,幫助相關人員(員工、顧客、廠商)更容易學習相關的知識。林立傑表示,跨域整合就是數位學習在內容、硬體、軟體平台的整合,特別在於提供軟硬體結合後所形成的「教學服務」,過去提到數位學習的概念大多只強調內容的數位化,例如故宮博物院的數位典藏。現今數位學習跨域結合的服務化,使學習可以透過平板電腦、行動裝置、甚至是穿戴式的硬體等來進行。莊啓國表示,例如《機甲英雄》這款遊戲,就是種獨立機台的遊戲機,讓小朋友透過玩遊戲來學習英文單字;或是利用機器來作奧運訓練的情境模擬,以降低訓練的成本,這些都是教學服務的體現。

林立傑亦表示,台灣在數位學習發展的推廣面,採用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的概念。於2008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的「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是以交通大學為首,集結全台公私立大學,希望集合眾校之力廣泛地開放不同領域之知識,共同為知識分享努力。此聯盟的課程推廣是線上課程的一種類型,目的在讓廣大群眾透過網路連線取得學習資源。台灣大學亦於2013年二月獲邀全球三大MOOC課程聯盟中的Coursera開課。
       
儘管數位學習能夠跨域整合,使數位學習在內容、硬體、軟體平台的整合後能結合廣大教學資源、提供更多元豐富的學習體驗,然而其間整合硬體設備部份,會需要科技設備之應用,為免使所需設備成本的增加,影響數位學習的推廣,此相關議題還需相關政策制定與產業來共同配合和擬定解決方案,以落實數位學習知識分享的推廣。(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