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以探究式學習激發好奇心
105/06/08
瀏覽次數
2533
葉孋嬋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在這人手一機的行動網路時代,學習不用再大費周章地去尋找書籍、報章雜誌或端坐在電腦前搜索,只需滑滑手機,彈指之間就能找到所需的知識。而琳瑯滿目的學習App,更讓莘莘學子們在學習之路上不再枯燥乏味,大幅增強學習的動力。
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洪榮昭教授以Time Lapse探究式學習為出發點,一手打造了「WhyWhy科學探究學習平台」的App,內容涵蓋生物、地科、物理與化學,透過提問、答題、再提問的方式,一步步讓學生探索,學習成效也大幅提升。
Time Lapse是指不按正常時間進程表現的一種手法,可把原本漫長的過程慢拍快放,或把眨眼之間的動作放慢呈現,例如把四季的景物變化濃縮成1分鐘播放,或把捕蠅草捕捉昆蟲的動作放慢,以便仔細觀察植物的動作。把這種方式運用在教學上,將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更清楚了解自然界的變化。
市面上數位學習的媒介已經琳瑯滿目,洪教授為什麼還要建置Time Lapse探究式學習的工具呢?他說以往的科學教育礙於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往往是師者在提出問題後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因此無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更由於是被動地接受新知,無法使學生與課程內容產生連結,時間一久,原本已釐清的概念會再次變得模糊。然而,「探究式學習可以讓學生不斷挖掘『為什麼』,使其在過程中產生認知,這樣讀過的東西就會深刻地留在腦海中。」洪教授說。
透過「預測—觀察—解釋」科學探究模式(prediction-observation-explanation inquiry model, POE model)的教育理論,可知在遭遇問題時,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預測答案、觀察現象、做出解釋」的探究歷程。因此在「WhyWhy科學探究學習平台」中,洪教授的團隊設計了一百多道科學問題,並把許多科學現象以Time Lapse方式製成動畫,學生答題後無論對錯都可觀賞詳盡的影片,影片結束後再出現相關題目,以測驗學生是否真的明白其原由。洪教授期望教師能透過這樣的平台熟悉POE model,並在往後的教學中創造出不同的科學探究題目!
為因應網路化的世代,學習工具已從我們熟知的書本紙張,擴展成桌上型電腦及行動載具等。對此洪教授在其研究中提出網路認知疲乏(internet cognitive failure)的概念,探討學生是否會因為學習媒介的轉變而產生注意力不集中、資訊判讀錯誤、無法從大量資訊中擷取所需等學習上的障礙。他發現若讓學生使用平板操作「WhyWhy科學探究學習平台」進行POE model的學習,學生會產生高度的學習興趣,網路認知疲乏的狀況也較低。
更深入的研究認為,學習興趣與操作POE科學探究時是否能持續集中注意力有高度的關聯性。因此,洪教授認為「預測」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科學好奇心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若教師能善用POE model於各個科目中,會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果。
「科普教育的目標就是令學子保有赤子之心,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在幼稚園時期我們可能每天會問100個問題,但隨著年紀漸長,對事物的好奇心逐漸消失,導致疑問越來越少,跟著也就失去了創新發明的能力。」洪榮昭教授擁有的專利數雖然已居臺灣師範大學之冠,但他仍舊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不斷構思新的學習方式,除上述App外,還有「詞語跑跑」、「庭園科學」、「掌握世界」等多款生動有趣的學習App,內容從語文學習到物理、化學、生物、地科,涵蓋領域相當多元。
其實探究式學習並非得靠數位媒體,只要掌握了POE model概念,妥善運用在各個領域,你我就能保有好奇心!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6月,522期,76 ~ 77頁
認知疲乏(1)
好奇心(3)
科普(20)
遊戲化(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