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愛因斯坦過世「愛因斯坦大腦傳奇」誕生
92/04/21
瀏覽次數
5822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凌晨一時許,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醫院過世。上午九時驗屍,證實死因是腹腔的主動脈瘤破裂。這是六、七年前醫生就發現的痼疾,愛因斯坦早認命了。他的家人、好友遵照遺命,當天下午就將遺體火化。至於他的骨灰在哪兒化做春泥、縱浪大化,從未公開過,因為愛因斯坦對於身後的「命運」非常敏感。 愛因斯坦自從一九一九年十一月「暴得大名」之後,就成為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科學家。他一九二一年六月初訪美國,為耶路薩冷的希伯萊大學募款,所到之處,都有群眾簇擁。愛因斯坦卻對自己受到的待遇,極為惶惑:
在我看來,個人崇拜永遠是不公平的。稟賦人人不同,我當然知道。但是,感謝老天,許多人的稟賦都很好,而且我相信,他們大多數都過著沒沒無聞、不受打擾的生活。挑出少數人,給予無限上綱的推崇,將他們的心靈與性格貼上超人的標籤,我認為不但不公平,更沒品味。 這就是我的命運,我的能力與成就在大眾心目中的分量,與現實比較起來,簡直太離譜了。事情變得這麼離奇,知道了反而教人難以忍受。
愛因斯坦的大腦
難怪愛因斯坦要走得乾乾淨淨。不過,他並沒有完全如願,因為他生前也答應過,要將大腦捐出供科學家研究。他的遺體在火化前,大腦已由醫院的病理科主任哈維(Thomas Harvey)摘下,儲存在福馬林液裡。然後哈維將大腦切成240塊,分別請他信任的學者研究。 現代神經科學自十九世紀誕生後,就有人收集各種天才的大腦,當做發掘大腦與心靈關聯的鑰匙。愛因斯坦的大腦令人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對自己的「天才」有過這樣的解釋:
正常的成年人絕不會停下來思考空間與時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他童年時都想過了。但是我的智能發展並不順利,結果呢,我成年後才對空間與時間發生興趣。
第一位收到愛因斯坦大腦標本的學者,是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院長齊末曼(Harry Zimmerman),他是神經病理學家,曾在耶魯大學醫學院教過哈維。根據齊末曼的看法,愛因斯坦的大腦完全正常。值得報導的也許只有一點:愛因斯坦過世時已76歲,他的大腦卻沒有退化的跡象。不過,齊末曼從未公布過他的觀察結論。
科學報告
第一份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報告,直到一九八五年四月才問世。美國加州大學的專家發現,愛因斯坦大腦左半球頂葉皮質內的神經膠細胞,比一般人多了百分之七十三。由於大腦中神經膠細胞的數量至少是神經元的10倍,功能又極為複雜,創造了神經元的工作環境,因此學者假定這種細胞越多,神經元越能發揮功能。
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二份研究報告正式發表。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神經學家安德森(Britt Anderson)醫師,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皮質的運動中樞與一般人的似乎不同。大腦皮質有六個神經細胞層,通常越深的層,神經元越少,而愛因斯坦的運動皮質,神經元的分布極為均勻。不過,整體而言,愛因斯坦的運動皮質裡,神經元的大小與數量都與一般人無異,唯一的差異就是愛因斯坦的皮質薄了一點。換言之,在愛因斯坦的大腦皮質中,神經元的密度較高。
但是,這個差異會不會是大腦從人體取出40年後所產生的變異呢?誰也不能回答。安德森只找到五個人類大腦標本,與愛因斯坦的大腦比較。他告訴哈維醫師,加拿大安大略省漢彌爾頓市麥克馬斯特(McMaster)大學心理系教授魏脫森(Sandra Witelson),收集了大量人腦標本,因此哈維應該請魏脫森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
一九九五年五月,魏脫森發表過一篇論文,指出大腦皮質語言區的神經元密度,女性比男性高。這個發現立即引起了媒體的興趣,哈維讀到了這個消息,就與魏脫森連絡。他在一九九六年一月,給了魏脫森14塊愛因斯坦的大腦,包括左、右顳葉,左、右頂葉。
結果,魏脫森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側腦裂(Sylvian fissure)似乎與常人不同。哺乳類中,只有人類的大腦有明顯的側腦裂。一九九二年,魏脫森就指出,人類的側腦裂在形態上變異度很大,不易確定它在哪裡終止。愛因斯坦的側腦裂卻不明顯,尤其是左腦。因此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比常人的大。由於許多高級視覺中樞位於頂葉,而愛因斯坦說過,他思考時並不依賴語言,而是圖像,所以這個特徵似乎可以解釋愛因斯坦的天才。
魏脫森的論文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九日在英國知名的《刺絡針》(
Lancet
)周刊發表,又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不久,漢彌爾頓市一位商人,就捐款在麥克馬斯特大學設立一個神經科學講座教授職位,由魏脫森擔任。此後,魏脫森還由經紀公司安排演講事宜,每次演講酬勞高達三千五百美金。
列寧的大腦
比較起來,研究列寧大腦的科學家就平實多了。一九二四年一月,列寧過世,蘇聯中央決定開放列寧遺體供民眾瞻仰40天,然後組成「不朽委員會」研擬、執行遺體的防腐工程,並取出列寧的大腦供科學家研究。一九九四年,莫斯科大腦研究所所長宣布,列寧的大腦並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任何將人生前的成就與大腦解剖觀察結果聯繫起來的嘗試,都不過是臆測,而且是對複雜事物的「粗糙簡化」。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齊末曼過世。過世前,他對一位年輕醫師嘲笑過新聞媒體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炒作。他的比喻很傳神:飛毛腿死後,解剖他的腿,能找到他跑得快的祕密嗎?
【
科學史上的這個月
】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4月,364期,80 ~ 81頁
愛因斯坦(11)
大腦皮質(8)
神經元(2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8
從空中看災區、用資料拚速度 AI + 遙測讓防災更精準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26
Wi-Fi 不只能用來上網?看它如何成為居家照護與入侵者偵測的幕後功臣——專訪謝宏昀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