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發燒的地球(二):搶救地球迫在眉睫,攝氏2度?
105/05/16
瀏覽次數
3184
許藝菊|
南台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從未負有如此大的責任,卻又握有如此少的籌碼”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主席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在2015巴黎高峰氣候一開幕如此敘說。整個高峰會的目標就是要讓地球不要再繼續發燒,而眾所皆知的就是不要超過攝氏2度,而這小小的2度究竟有甚麼內涵呢?我們可能覺得溫度上升攝氏2度沒什麼特別的,畢竟單是我們每天的天氣變化,從清晨的低溫到白日的高溫變化,可能就超過5度,為什麼我們要維持地球的升溫不要超過2度呢?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科學家講的2度是指整個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2度。或許每天的溫度上上下下,或者在夏天太陽照射北半球的時間比較長,因此我們也會比南半球高溫,然後到了冬季時南北半球會相反,因此台灣在夏天與冬天也會有超過20度的溫度變化。但是整體太陽在一整年給予地球的能量與地球將丟回外太空的能量會達到某種平衡,並決定整個地球的平均溫度。所謂的溫室效應氣體,例如石油或煤炭燃燒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是會讓更多從太陽來的能量留在地球表面,而不讓這些能量被散逸到外太空。而地球累積愈多來自太陽的能量,就會讓地球的溫度愈來愈高。
再來就算是整體溫度提高2度有很嚴重嗎?不過才2度,也不是10度或20度,我們每天都要經歷比2度還要大的溫度變化,人類還不是好好的。是的,2度聽起來不是很大的溫度變化,可是若是整個地球平均升高2度,就是非常不得了。因為整個大氣層體積將這2度溫度的變化所累積的能量就非常可怕。世界氣象組織(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在2015年11月25號宣稱該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溫度相較於工業時代(約1880至1899年)已經升高了具有象徵意義的攝氏1度,而這攝氏1度的能量有多大呢?大約相當於每天有40萬顆廣島原子彈報炸的能量,只是這原子彈不是瞬間爆炸、且僅集中於某些區域,而是平均分佈在整個地球表面。
2度的歷史淵源
雖然有很多報告顯示2度仍然太高,或批評並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可以證明2度是人類的安全範圍。然而不可否認,目前的全球氣候政策是以此為目標,而這個數據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期,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到如果超過2到3度的全球升溫,將會超過地球曾有過的氣溫範圍。而從80年代中期擷取冰河樣本的研究中,也驗證了在人類工業時代之前的數十萬年之間,地球的溫度並未越過這2度的範圍。而90年代後續的研究也愈來愈達到了共識,認為超越2度即會到達不可逆的關鍵點,所有氣候因素所引發的地球災難將加劇,並且是以指數型的速度在加速破壞。於是歐盟開始正視此氣候議題,並於1996年定下2度範圍的政策,之後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亦跟隨此一目標。
攝氏2度是一個合理的上限溫度範圍嗎?
對於俄羅斯、加拿大等高緯度國度,溫暖的氣候融化了冰原,帶來更多可供利用的土地,成為少數氣候變遷的受益者。然而海岸線已經在後退的島嶼小國像圖瓦盧(Tuvalu)、基里巴斯(Kiribati)已經在準備舉國移民,這些國家提出氣候正義的議題,不明白為何開發國家享用能源背後的代價,卻是讓他們失去家園?除此之外,2度升溫在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是450 ppm(百萬分之一),而當超過350ppm,珊瑚礁的存活就會造成威脅。珊瑚礁是海洋中四分之一魚類的家,而全球五百萬生活在發展中貧窮國家的人口仰賴珊瑚礁為生計的來源。對於這些弱勢國家而言,是何等迫切地期待巴黎談判能讓富裕國家立下不超過1.5度的減碳承諾呢!
高峰會議為何不直接限定溫室氣體在大氣的濃度?
畢竟溫室氣體濃度是直接造成氣溫上升的因素,也是由於人類活動所產生,所以我們也比較好掌控。而溫度變化是一個溫室氣體排放後的結果,間接、複雜且無法掌控,要準確計算全球的升溫是很困難的,科學家們常常無法提出統一的數據,讓政策制定者很困擾。另外,各地的升溫速度也不盡相同。舉例而言,南北極地的升溫速度比全球均溫快了1倍,為何要使用如此具不確定性的參數,來作為攸關人類未來生存關鍵的政策依據呢?如前所述,攝氏2度是從70年代至今,經過40年漫長的演化,好不容易才勉強在今年達到共識。若國際想要在巴黎快速達到新的替代數字,恐怕會讓已經窒礙難行的氣候談判,成為貨真價實地不可能的任務。
人類可以保住這2度的升溫極限嗎?
答案要問人類自己。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本來就是掌控在人類的手裡,只是如果甚麼都不做,按照目前的升溫速度,科學家估計在2100年最可能的溫度上升值為4.3度(範圍在2.4到6.4度之間),而若是排放量迅速下降,最可能的溫度上升值是1.8度(範圍在1.1到2.9度之間)。
由於人類的經濟活動多依賴化石燃料能源,而我們也不可能不管經濟發展,立刻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因此許多科學家認為要達到限制升溫不超過2度是非常困難的。現今地球已經升溫1度,即使我們馬上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零排放,由於氣候系統的慣性作用,和一些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生命周期很長,全球溫度仍將上升攝氏0.6度左右,也就是一共會升高1.6度。而依照有史以來最佳的氣候高峰會議的協議結果,距離零排放的目標實在還相差太遠。(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工程技術與社會風險之新媒體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李瑞全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