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褥瘡
102/09/05
瀏覽次數
1032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褥瘡(pressure sore)是身體組織因長時間遭受壓力而導致的缺血性壞死。我們睡覺時經常變換姿勢,即使清醒時也常不自覺地這裡動一下、那裡動一下,就是要避免身體某一部位的組織長時間處於緊張或受壓狀態。長期臥床的病人最容易長褥瘡,例如植物人、中風者、癱瘓者等。這一類病人的免疫系統往往也不健全,因此褥瘡發生後,要是照護不周,很容易演變成壞疽,甚至菌血症。照護這類病人需要極大的愛心與耐心。
直到現在,我們都相信:妥善的照護幾乎能完全消除褥瘡發生的可能。因此,我們用褥瘡評估病人受到的照護品質。在美國,許多病人家屬以褥瘡做為控訴療養院照護不周的證據。
但是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團隊,今年4月初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有時褥瘡反映的只是病人的身體狀況,而不是照護品質。他們發現,褥瘡不完全是壓力造成的,血管功能失調也是肇因。
健康的人,身體某一部位長期受壓後,一但壓力解除,流入的血液會大幅增加,補充氧與葡萄糖。可是許多病人的身體,這一反應失靈了,因此褥瘡難以避免。當年飾演超人的影星李維(Christopher Reeve, 1952-2004),身體癱瘓後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仍不免因褥瘡併發症過世,就是最好的例子。
研究人員還發現,褥瘡不只發生在皮膚裡。許多病例顯示,褥瘡源自皮膚以下的組織,因此難以及早發現。
過去的研究已經顯示,即使用盡了照護手段,病人仍然不免發生褥瘡。例如去年有篇報告指出,一群55歲以上的病人,睡在專門為減輕臀部受到的壓力而設計的床上,還是有1成病人長了褥瘡。
那麼,如何判斷褥瘡是因為照護不周或病人本身的因素而發生的呢?沒有準則。大體而言,重大疾病期間或之後發生的褥瘡,可能是難以避免的。而長期療養中心的病人要是發生褥瘡,便可能與照護品質有關。此外,因脊髓受傷而癱瘓的病人比較容易長褥瘡,如李維,原因不明。
可以預防的褥瘡,需要長期不懈的照護,例如每兩小時翻一次身,說來容易做來難。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6月,414期,76 ~ 78頁
照護(4)
中風(1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