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地震哪裡來——地底真的有牛翻身?

97/12/02 瀏覽次數 15075
1999年的一次天搖地動,震垮了建築物,也震碎了許多家庭。九二一,這場臺灣百年來最大的地震,讓大眾再次認清自己居住在地震帶上的事實。三不五十的小地震已經是見怪不怪,但令人擔心的是,強震還會不會來?

從臺灣地層演化的資料來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臺灣島是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聚合擠壓而成的。就好像水或空氣受熱對流一樣,板塊也會因為受到地心的加熱而互相移動,只是板塊畢竟是固體,移動起來沒那麼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產生作用力,地震學家將其稱之為「彈性反跳學說」。意思是說,地下岩層在板塊運動的推擠之下,產生的能量會不斷對岩層施壓,當能量超過了彈性限度,岩層就會開始破裂,然後延伸到整個斷層面,最後就是讓人措手不及的錯動或者位移。九二一強震,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為車籠埔斷層的突然錯動,把斷層傾斜面上方的上盤整個抬起來,直接衝上另一邊的下盤。而這次的能量釋放,並不是故事的終點,因為板塊運動不會停,岩層所承受的力量也持續累積,直到下一波的變形和能量釋放,地震就是這樣週而復始,不斷發生。

因為板塊運動,我們有了寶島臺灣,也因為板塊運動,我們必須面對地震。雖然無法抗拒,卻可以藉著科學的力量,深入了解地震發生的真相,進而發展出更多的因應對策。使居住在臺灣島上的居民,更有信心去掌握這塊土地未來的演化。


 
資料來源
  • 2008年東森電視台《科學大解碼》第二期
  • 原標題:地震哪裡來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