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化學 | 燃燒線】燃燒東西軍II——氧化的真諦【上】
107/06/01
瀏覽次數
2857
LIS情境科學教材
|
十八世紀時,史塔爾提出了燃素說,解釋了物質燃燒的過程,影響了整個科學界,此後的一百年更被稱為燃素時期。不過,即使燃素解釋了燃燒現象,燃素還是受到了部分科學家的質疑,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金屬燃燒後變重的原因。
史塔爾認為,燃素比空氣輕,使得物質燃燒後燃素離開、空氣補足,物質也就變重了。但燃燒後會變重的只有金屬,這個關鍵問題讓科學界分為擁護燃素派與反對燃素派兩個陣營。而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通過加熱紅色汞的沈澱物,得到一種特殊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更加劇烈,被認為可能是證明燃素存在的新證據。
然而,拉瓦節通過罩住金屬再燃燒的實驗,發現了能幫助燃燒的氣體,並加以命名為「氧氣」,這項發現更是成為擊倒燃素說的致命一擊⋯⋯
氧化還原(19)
燃素(4)
元素(19)
推薦文章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