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地下的古文明–南科考古搶救計畫
104/05/21
瀏覽次數
5385
臧振華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曾是潟湖地形的台江內海,亦是早期台灣平埔原住民與外來人群互動最為頻繁的區域。隨著時間流轉,河川沖積,曾為滄海的新市、善化和安定一帶逐漸形成陸地,住民結構漸趨多元。
座落於新市的台南科學工業園區自1995年開始籌建,或因工程開發、或因主動鑽探,多處蘊藏地下的文化遺址陸續出土,至少發現68處,時間範疇約長達5,000年,大致可概分為大坌坑、牛稠子、大湖、蔦松、西拉雅,以及漢人等6期考古文化,以及10個文化相。上百萬件關於先民日常生活、經濟活動、生命禮儀等文物,不僅是研究台南地區人類拓殖的珍貴史料,對於整個台灣,甚而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人類歷史,也提供了許多關鍵性的考古證據。
追溯歷史文化的考古研究和拓展經濟的產業科技,在南科的土地上並行著,兩者的平衡發展是南科開發過程的一大挑戰。南科搶救考古工作歷時之久、耗費人力之多,以及發掘面積之廣,在台灣考古學史實屬空前,獲得的成果也相當豐碩,在遺址的處理上,產官學研各界從衝突轉為合作的協調歷程,也成為國內在文化資產保護及經濟開發雙向拉鋸課題上的借鏡。為保存這些珍貴的古文物,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於2002年9月完工並對外開放,而較大規模的南科分館已於2014年6月11日開工,未來正式營運之後,將持續肩負典藏、保存、研究南科園區出土遺物,以及推動地方文化保存及社會教育的使命。
南科6個考古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不同年代人類的生命軌跡。本展共有3個單元,「大坌坑文化」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早期,「西拉雅文化」的遺物則反映500至300年前平地原住民的生活型態,而「漢人文化」則呈現近代漢人移民所帶來的新興產業技術與生活器物。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是目前南科園區中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出自南關里及南關里東兩處遺址,距今約5,000至4,200年。文化遺物種類豐富,包括各類石器、貝器、骨角器、陶器及穿孔人牙等,從出土的碳化稻米、小米、完整的犬隻骨骸,以及大量的貝刀,可知當時已有農業和定居性聚落,並懂得利用海洋資源。
西拉雅文化
在漢人尚未大批移民拓墾之前,台南平原是原住民西拉雅族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南科園區西南側大道公遺址所發現的該族高密度遺留,距今約500至300年,此時期先民已透過交易取得各式硬陶及瓷器作為器皿,鐵器的數量增多,並利用雕刻穿孔的鹿角及玻璃珠、環等作為飾品,這也反映當時東亞地區人群互動頻繁的歷史背景。
漢人文化
台南是漢人最早進入台灣開墾的地方,明末清初之際,已有相當的定居人口,貿易通路也頗活絡。南科園區的漢人文化遺留主要見於道爺、柑港、道爺南、南科國小、旗竿地東、木柵等遺址,距今約300年,出土文物中,常見糖漏等紅褐色厚胎硬陶,顯示當時已栽種甘蔗並用來製糖。主要器物除了厚胎硬陶,也有安平壺、青花瓷等,風格與史前時代迥然不同。
展示圖文
大坌坑文化
西拉雅文化
漢人文化
其他
展映實景
實體展品
蔦松文化人面陶偶及歛口圈足碗(複製品)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企劃製作
監製: 科技部
策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臧振華特聘研究員
視覺設計: 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臧振華、李匡悌(民102)南科的古文明,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著作權
攝影圖片及文字:
©臧振華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影片:
滄海桑田─南科地區地形與海岸線之變遷
製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鐵鏟下的歷史顯影─南科考古發掘作業紀實
製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推薦文章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做 3D 晶片就像蓋摩天大樓?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讓 AI 晶片更強大?——專訪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