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這計畫項下出版了「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建議所有的中學畢業學生在科學、數學和技術方面應該能得到的各項能力。1993年,又出版了「科學素養的基準」(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把科學素養的目的轉化成學習目標,或幼稚園至高中三年級的基準。
目前,許多教科書採用的標準就是取自「科學素養的基準」的內容。最近出版的科學素養與科學素養設計圖集(Atlas of Science Literacy and Designs for Science Literacy),也是這計畫持續影響科學教育改革方向的行動之一。
2001年,National Academy Press出版了「課堂評量與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針對科學計畫內容標準提出8個高品質科學教育課程的內容分類,它們是:統一的概念和作用、科學探索、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太空科學、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社會的挑戰、科學史。
SAPA課程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自1961年接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分析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過程及行為,並設法把科學工作過程所運用的技能納入自然科學的課程及教學活動中。經過9年的研究與發展,提出一套稱為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SAPA)的課程,這課程強調「做中學」,並以教學科學方法(過程)的連貫性訓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