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南科考古-發現臺灣五千年

106/04/27 瀏覽次數 2084
發現臺灣五千年來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這是怎麼的一回事?
 
近20年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隊在臧振華院士的領導下,於南科及其周邊地區將近2,000公頃的土地上,前後進行了4個階段的搶救工作,總計發現70處考古遺址,並在其中34處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總面積超到12萬多平方公尺,出土的考古遺物與遺跡,數量龐大、類別繁多。
 
考古材料豐富,保存良好是南科園區考古遺址群的特色之一;在遺物方面,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鐵器、銅器及玻璃器等文化遺物,以及植物種子和動物骨骸等生態遺物,總數達到數百萬件。在遺跡方面,主要包括墓葬、建築遺存、溝渠和灰坑等,其中墓葬數目高達2,000具以上。
 
考古文化多樣性,縱深可追溯長達五千年。南科考古發掘面積廣大,具有時間與空間的變異性,對於臺灣古代歷史的了解提供了關鍵性證據。這些考古材料不僅是為臺灣南部地區人類住居與開發的過程提供了豐富具體的數據外,對於整個臺灣的古代歷史也提供了許多關鍵性的證據,而備受重視。
 
南科考古遺存作為世界南島語族起源與遷移的實驗室。截至目前,考古隊已經進行二十餘處遺址出土文物的整理與分析;也同時進行了多學科的科研合作。其中包括碳十四年代測定、古環境重建、古代生活方式和聚落模式、製陶工藝技術、石器材料來源、人類古食譜、豬骨之型態學與遺傳學分析、人體骨骼的健康指標和古DNA檢測,以及生命禮儀分析等考古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的說明與解釋,充實了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生活方式的了解,也提供更多有關古代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向海洋擴散的新證據與新理解。
 
最值得一提的是,南科考古遺址群提供了現代社會體驗環境變遷與古代社會永續經營的場域。透過南科考古文物的展示,不僅重建了古代人類生活在臺南地區的點點滴滴,也隱涵著過去5,000年以來臺灣西南海岸環境的變遷。除此之外,歷年來藉由文物陳列室與實驗室辦理一系列的考古參訪及體驗活動,相當成功地提升了社會大眾對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意識。
 
本講演經中研院授權國網中心「知識大講堂」收錄,並提供本園轉載,謹此致謝。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