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脊髓損傷
104/01/07
瀏覽次數
259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整個肋籠(肋骨與肋間肌)與橫膈膜都是呼吸機制的一部分,因脊髓受傷而無法控制肋籠與橫膈膜的病人,必須靠呼吸器維持生命,病人甚至無法咳嗽或清理喉嚨。研究人員使用大鼠做實驗,發現疤組織是阻礙神經纖維(軸突)再生的主要障礙。不過,要是在大鼠脊髓受傷之後幾個星期內就進行治療,便可能使牠們恢復部分運動能力。
最近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團隊做了同樣的脊髓損傷實驗,與眾不同的是:研究人員在大鼠脊髓受傷後一年半,以源自細菌的軟骨素ChABC清理傷口的疤組織,再把牠們置在低氧箱中,一天10次,每次5分鐘,迫使牠們深呼吸、加速呼吸,以鍛鍊呼吸機制。3星期後,2∕3實驗組的大鼠都能正常呼吸了。
參考資料
Rosen, M. (2014) Breathing returns to paralyzed rats.
Science News
,
186
(12), 12.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1月,505期,74 ~ 77頁
復健(14)
再生(10)
推薦文章
112/09/14
不容忽視的全球暖化威脅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4/28
「海洋藍碳」科研人才會從事哪些研究?需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02
乾溼分離──氣候變遷對極端降水的影響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4/28
暖化加劇、巴黎氣候協定難兌現,各國如何靠「負碳排創新」趕上淨零?
黃怡婷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