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養蟑螂帶領學生認識科學的蔡任圃
103/08/19
瀏覽次數
9754
江欣怡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大學加入系上老師的蟑螂實驗室後,中山女高生物老師蔡任圃被蟑螂「迷」住16年之久。從學生時代研究蟑螂,到進入女校擔任生物老師,蔡任圃持續養蟑螂,帶領學生認識蟑螂,甚至還開起「蟑螂科學研習營」。這位被媒體封為「蟑螂老師」、在學生口中被暱稱為「艦長」的老師,將自己研究的心得,以實驗室的科普方式讓學生認識演化已久,但卻愛乾淨、怕人類的這個物種,同時也希望學生更認識生物,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社會各階層都對蟑螂有興趣
走入蔡任圃在中山女高的動物行為與生理學實驗室,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整面書櫃,不過,櫃裡擺放的不是書籍,而是八大盒培養蟑螂的箱子,「現在你看到的還算是少的,只有數千隻,但最多曾經高達6萬隻。」他說。
曾向蔡任圃要蟑螂回去研究的人非常多,「來找我要蟑螂的人,除了做研究的教授、各年級的學生外,還有很多社會人士,像是民俗療法的業者、中醫師、農夫、藝術家等,聽說我在養蟑螂都來找過我。」他說。
由於蟑螂的糞便是中藥藥引中不可或缺的「油蟲滴」,因而吸引了中藥師、民俗療法人士來要蟑螂回去培養。農夫為了養出價格較高的野放雞也曾來找過蔡任圃,希望藉由雞吃蟑螂的習性,讓大量蟑螂能增強雞隻的活動量。另外,還有專以蟑螂為主題的畫家也找上他,想觀察蟑螂表現另類藝術。
在蔡任圃的心中,演化已3億5千萬年的蟑螂其實很可愛,「牠們的構造都是演化的極致,會自己洗澡清潔,而扁平體型方便躲藏,會為了生存很努力,但又不會害人,也鮮少主動攻擊人。」對於蟑螂,他如同家人般地一一述說。
但世人對蟑螂的壞印象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打破,為了還蟑螂更多清白,蔡任圃也帶領學生認識蟑螂在生態系中的角色。他曾經在學校開過「科學素養培訓班」,但他發現這些來選修的學生雖然不討厭蟑螂,卻不一定對科學有興趣,為了培養更多未來科學家,他後來又開了「科學家先修班」,如今也已邁入了第2屆。而有了學生支援,他去(102)年也辦起營隊,針對國中女學生開辦「蟑螂科學研習營」,錄取名額只有20位,卻吸引了約五十人報名。
每年,蔡任圃也帶領學生以蟑螂為主題做許多科學研究。「我們都會以『蟑螂跑步機』為主題展示蟑螂的某些行為,學生的發現在生物學上其實都很有意義。例如,將蟑螂的腳離體,在通電的情況下,離體的腳震動情況會比連體的腳表現更好,這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會抑制反射,而離體的腳缺乏抑制,反應就比較明顯。」他說。
高中時便以生物老師為職志
蔡任圃自己會進入生物領域,其實是受到高中老師的影響,「考大學前,師大生物系(現為生命科學系)不是我的第1志願,而是我的唯一志願。」回想初衷,他仍然不減熱情地說。
高中以前不喜歡讀書的他,直到上高中後才開竅,「高一開始喜歡上課,因為我發現每個老師演繹知識的方式不同,不同科目的表現方式也各有趣味。而願意念書後,成績變好伴隨來的成就感,更讓我發現讀書不只有趣,還很有用,尤其生物學對生活很有幫助,讓我發誓一定要進師大生物系。」
當時,蔡任圃是甄試上師大生物系,但身為高中全校第1名,他絕對有很大的機會挑戰第三類組的第1志願—台大醫學系,學校當然也希望他能代表爭取榮譽。但他想到:「醫生雖能救人,社會地位也備受尊崇,但老師卻能『拯救整個世代』,可以說既有趣,又神聖。」因此不理會社會的價值觀,堅定地朝著老師的目標前進。
進入師大生物系後,久仰蟑螂專家林金盾教授的大名,蔡任圃在大二升大三時加入蟑螂實驗室,「我當時是選老師而不是選主題,林老師研究什麼,我就會跟著研究什麼。不過,加入蟑螂實驗室之後,我才發現蟑螂這個物種真的很棒,而且我也體會到科學不僅只是知識,追求科學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也是科學。」
在大學時代的實驗室中,蔡任圃有了「第1次發現」的樂趣。「這個發現是教授要我去量蟑螂心臟的心搏量多少,但我不能去解剖牠,因為一解剖牠就掛了。後來有一天突然想到,我可以用錄影的方式測量蟑螂心臟上氣管的移動座標,藉此了解牠的心搏量。不過,原本只能用二維的方式測量,要如何測得三維座標?我思考了半天又請教老師後,想到可以用高中的三角函數試試看,沒想到真的成功了!」
「這可能不怎麼了不起,但當老師說:『你是全世界第1個用三角函數的方式量到蟑螂心搏量的人!』讓我非常開心。所以,現在我的學生做出成績時,我也會拿國外的文獻激勵她們:『妳們的想法和國外的科學家一樣耶!要是妳早點發表,搞不好這就是妳第1個發現的!』」蔡任圃說。
成立實驗室推廣科學教育
雖然蔡任圃好像已和蟑螂老師的稱號劃上等號,但他也笑笑地解釋:「蟑螂的確是我的興趣之一,但我還是個專長在動物生理和研究方法的生物老師,只是拿蟑螂來佐證,因為不僅方便研究,也適合傳承下去。」原來,明星學校的學生都喜歡進實驗室,但學生卻不喜歡跟隨或分享前人的題目,但蔡任圃覺得這樣的心態與科學重視傳承的精神悖離,決定在校內成立動物行為與生理學實驗室,讓學妹跟著學姊的腳步做研究,累積領域內的成果。
「要對某個題目有比較深入的認識,至少要歷經3屆的研究,我放話希望這個實驗室能成為全世界最了解蟑螂的實驗室,但前提就是要大家努力累積資料。」他說。
所以,這個實驗室可謂蔡任圃在校內推廣科學教育、科學精神的重要手段。為了凝聚學生的向心力,並建立實驗室的品牌,讓大家提起中山女高,就會自然想到蟑螂實驗室,團隊成員不僅卯足全力做研究、參加科展,還自己設計實驗室的標誌,形塑出老師與學生、學姊和學妹之間獨有的榮譽感。
因此,在這個實驗室中,蔡任圃就好像團隊的掌舵者。例如,學生提起他時,叫的不是老師,而是「艦長」,「我學生時代很迷電影〈星艦迷航記〉,同學都叫我裡面的角色captain,這個暱稱就這樣傳了下來。」的確,天生就有強烈表演欲和領導欲的他笑稱自己:「要是不做老師的話,可能就會去當演員或樂團指揮了!」
面對永無止盡的科學探索過程,尤其實驗室內的許多學生都會參加科展競爭,過程中總有成功與失敗,而挫折感更是層出不窮。蔡任圃扮演心理輔導角色之餘,還常常提醒學生:「To do something than to be somebody.」(要先做出某些事情後,才能真正成為創時代的偉人),而這樣的精神也一直是他教學生涯的座右銘。
「身為高中老師,沒有人不在乎得獎,但得獎並不是我的目標,我一直以來想追求的是科學精神。」蔡任圃用這些話確切表達出身為科學老師的天職。
教育(60)
蟑螂(8)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