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學習環境影響學習成效
96/02/05
瀏覽次數
11739
張志玲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根據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教授的兩項實驗結果顯示,不論有無電腦輔助教學或是選用哪一種電腦輔助教學模式,真正影響學生學習成效與態度的,應該和學生本身的程度以及老師在課堂上所營造的學習環境有關。
張教授以地球科學課程進行實驗教學。第一項實驗探討:採用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時,以老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的成效與態度」各有何影響。總計有8個班,347位高一學生(男167人,女180人)隨機分配在不同模式中,並於課程前後分別以「建構主義學習環境量表」(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Survey, CLES)和「地球科學態度量表」(Attitudes Toward Earth Science Inventory, ATESI)量測一次。
結果發現: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於偏好傳統教學方式的學生有較正面的影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則對於偏好建構主義的學生有較正面的影響。這個結論提醒我們:應把注意力放在學生對於學科的認知程度和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上。倘若只是一昧的增置電腦,或者引進建構主義的軟體和教學方式,實際上也無法真正改善所有學生的學習成效。這個研究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美國《科學教育期刊》(
Science Education
),以這項結論為基礎所做的另一項實驗研究,也已發表在2006年的相同期刊中。
另一項實驗與學生的學習環境偏好有關。首先由學生在課前填寫2份量表,一份是「學生對於學習環境的偏好和其以前經歷過的學習環境」,另一份是「該科的成就測驗和學生對於該科的態度」。實驗學生被分成兩組,一組由老師營造出學生想要的學習環境教學,一組由老師以傳統方式教學,3星期後再以「地球科學教室學習環境量表」和「地球科學學習成效量表」進行量測。該量表是張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專為臺灣教育文化、背景、環境……所設計的。結論是:若能以學生偏好的學習環境教學,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態度會更好。
綜上可知:不論有無電腦輔助教學或上哪一門課程,任課教師若能事先了解學生對於上課內容的認知程度和偏好的學習環境,並在課堂上營造學生偏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就會有比較好的學習成效與態度。
另一個發現是:臺灣學生普遍希望「老師或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2月,410期,79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