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木造舢舨船的新生與原理
103/12/26
瀏覽次數
9059
王御風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舢舨,又稱三板、杉板,在臺灣文獻記載中,是一種捕魚與接駁用小船,可說是最廣為使用的木板船,由筏或獨木舟改良而來的航海工具。傳統木造舢舨船長由5、6公尺到8、9公尺不等,用搖櫓或雙槳行駛,近海使用則會加上風帆。近年所使用的舢舨,多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製作,使用舷外機做為動力。舢舨因為水淺,及大船常需要小船的接駁,或是在近岸作業等需要,故發展出適合台灣西海岸特殊港口型態所需要的船型─結構簡單,吃水淺,容易操縱,具有較好的適航性能。
木舢舨船看似簡易,製作過程卻相當嚴謹,主要以製作船體為主,舢板以一龍骨為主,舢舨船的艏、艉部坐板下,會有一些木製隔板,稱為防水隔板,目的是將船體區分成一系列的防水隔間,用於裝運貨物;若船隻受到破壞進水,這些隔間能阻擋海水漫入整個船體。同時,船內設有水密空氣箱,具有充分儲備浮力,讓舢舨船內即使灌滿了水,也能漂浮在水面,很適合在海上進行作業。
此外,從龍骨開始就需選擇合適的木材加工、塑型、立艏龍骨,再依序製作肋骨、安上船殼所需的船板。船體完成後,需將船身漆上顏色;舢舨上的塗裝是最能顯現文化特色的部分,通常中式舢舨都會在船身畫上眼睛。
早期人類對浮力的概念由日常生活經驗而來;物體為何能浮在水上的原理概念,直到西元前3世紀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原理後,才以數學公式表達。阿基米德發現一物體浸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所排開的液體重量,這跟物體材料本身無太大關係。不論材料本身比重大於或小於水的比重,當它放在水裡時,其排開體積的液體(水)重就等於它所受的浮力。簡言之,「排開液體」意味因物體的存在,原先在該處的水重量,恰好是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人們發現,不必非得用本身會浮的材料,只要能做出一個形狀,將它放入水中後能產生一空間,就能產生浮力,讓船隻浮在水面上。
船隻浮在水面行進,並非只受到浮力影響,主要有四個受力會影響船隻運動,有上下的力,也有前後的力,分別為重力、浮力(向下、向上)、推力和阻力(向前、向後)。推力為船行進的最主要之力,阻力則因水的黏性或船造波而產生的,為阻礙船向前行的力。
隨著科技發展,造船技術日益進步也漸趨複雜,以浮力、重力為原則的造船觀念仍是船舶設計的基礎概念。中山大學社會系和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兩系合作打造手工船計畫,希望將傳統造船技術保存下來,溫故知新,除保留文化,也能推廣與生活結合的科學概念。(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
洪文玲│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名詞解釋
阿基米德浮體原理(或稱為阿基米德原理)是阿基米德發現的一個原理,意為浸在流體中的物體(全部或部分浸入)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流體的重量。其公式為F浮力=G排開流體重量。阿基米德原理亦稱為阿基米德定律。
造船工程(5)
船舶(19)
阿基米德(11)
浮力(1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