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登糖入室
93/12/07
瀏覽次數
13571
陳治玄
|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糖比不上醬醋茶?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奇怪為甚麼把「糖」排除在外,難道說糖的重要性比不上醬醋茶嗎?糖是一種甜味料,而甜是五味之一,是人類生活上一種很重要的享受,人們稱讚食物鮮美常用的評語是,鮮得會甜,可見甜在人的味覺上是蠻有地位的。生化學家發現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糖是生物能量的來源,因此,人的味蕾中對甜的感受,可能是生物演化的結果。能夠引起甜味感覺的東西很多,糖是其中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一種,為甚麼被屏除在開門七件事之外,是評審者的疏忽嗎?
最早的甜味劑是天然的,絕大多數都儲存在植物體內,因為它是由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植物中的水分,透過葉綠素,起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像甜菜的根、甘蔗的莖、甜菊的葉子、各種水果的果實等,或多或少都含有各式各樣的甜味劑,呈現不同而獨特的風味。蜂蜜則是另一類天然甜味劑,至於哺乳動物的乳汁,裡面也含有乳糖,似乎也可以算,只是數量微不足道。
隨著人類生活水準的提升,甜味劑消耗量遽增,天然產生的雖然也可以靠推廣種植來增產,但須占用廣大的土地、和消耗大量的人力,整體付出成本較高,需要開拓比較便宜的來源。另外由於醫藥上的需要,如防止蛀牙,以及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過度肥胖者不宜吃糖等等,可又不想放棄享受甜味,於是人工甜味劑應運而生。
人工甜味劑按目的可粗分為二類,第一類是利用微生物、酵素、或無機酸等把澱粉水解成葡萄糖、果糖、以及果寡糖等,例如市面上的果糖漿、麥芽糖、果寡糖漿等。因為澱粉的來源非常充裕,足夠彌補天然產量的不足。第二類是用化學合成方法合成的代糖,它們完全沒有糖類的結構,一般具有超高甜度,大概是蔗糖的二百到五百倍,例如糖精鈉鹽、阿斯巴甜、丁四醇和AK糖等。代糖用量可以較少而熱量低,保留了味覺享受,而沒有熱量負擔,適合忌糖病人使用。
在這眾多甜味劑中,蔗糖獨占鰲頭。它具有產量豐、口味好、加工穩定度高等優點,適宜作烹飪調味料、飲料添加物、烘焙添加劑等,是家庭必備的物品,也是飲料和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而且它消化容易、吸收快,是很好的緊急熱量來源,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作為救急用品,在急救包中也占有一席位置。蔗糖含有眾多的氫氧基,親水性極強,因此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它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升高,而濃度愈高滲透壓愈大,大到微生物也無法在裡面生存,所以蜜餞可以耐久不壞。
製糖用的甘蔗咬不動
蔗糖主要來自兩種農作物,甘蔗和甜菜。甘蔗適合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而甜菜則是寒帶作物,所以蔗糖產地遍布全球,只有兩極酷寒地區除外。臺灣氣候很適合甘蔗的生長,尤其是南部,在工業起飛之前,糖曾經是臺灣最大宗的外銷產品。
甘蔗分食用和製糖用二種,食用甘蔗外皮呈紫紅色,纖維比較軟、脆,可以用牙齒咬斷、撕裂、和擠壓,而且多汁、甜度適中,再加上氣味清香,是解渴聖品。製糖用甘蔗外皮呈淺黃綠色,纖維比較硬而且韌,一般人的牙齒幾乎咬不動,不方便直接食用,但糖度很高,適合用來製糖。
種蔗成績靠品種
種蔗是為了製糖,好壞標準就由一甲地能收穫多少糖來作評估,能夠影響收成好壞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品種。品種就好像一個人的天賦一樣,品種優良的甘蔗,只要後天配合正常,適時栽培、施肥、灌溉等,就會有很好的收穫。而品種不良,即使後天用盡力量,成就終歸有限。
有性雜交育種
甘蔗是一種生物,它的特性受遺傳因子控制。在育種時,首先慎選父本和母本,當它們開花時,讓雌花蕊接受雄花粉而受孕,結成種子,再經過播種、萌芽、苗床假植、田間定植、然後實生苗選拔。這時品頭論足,既看外表,也檢查內容,選出表現優良的植株。接著再以無性繁殖,一再擴大試驗區域,繼續觀察檢驗其主要特性,如產量、糖度、抗病、耐旱、宿根等特性,並和對照品種比較,如果各項都能達到預定標準,新品種就算育成。
突變育種法
有性雜交育種法要受開花季節的限制,突變育種法則隨時可以進行。那是利用放射線照射,或用化學藥劑處理甘蔗種子、蔗芽、植株、或培養組織等,使得染色體或遺傳因子產生突變,然後再用組織培養技術,先在試管培養基中分化育成幼芽、幼苗及衍生苗,接著苗床假植,田間定植等。突變法的優點是全年都可以進行,短時間內可培育出大量衍生蔗提供觀察選拔。缺點是突變方向尚不能控制,特性變壞的機率遠大於變好的機率,常常白費功夫。
品種退化和搭配
一個品種育成大約需要十年,然後示範、推廣、種植。若干年後,某些特性會逐漸退化,例如抗病能力減弱,產量降低等,或另外一種新病的發生,此時就需要把這一品種逐年淘汰,另換一新品種來接替。所以新的品種必須不斷育成,以備不時更新之需。品種有的早熟,有的晚熟,也有介於其間的,三者種植比例要搭配好,才能配合四、五個月開工製糖期,全程供應成熟甘蔗,既不過熟,也不太生。
甘蔗種植花樣多
蔗苗和宿根 田間甘蔗種植不由種子開始,一般都直接種植蔗苗。蔗苗來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莖,因為蔗節上會長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莖,分切成一段段雙芽苗,然後平植或斜植。近來為了節省人工,也有採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時,在將要採收的原料莖的梢頭上,採取二支雙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開工期,只能用於春植或一期糊仔。其他還有分櫱切離苗及各種側芽苗等。另外還可以採用宿根方法,就是當原料甘蔗採收時,不挖蔗頭,採收後再經過切頭、開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
甘蔗生長期主要受氣溫和品種影響,在臺灣大約14~18個月,不過宿根的可以縮短,只需要12個月。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只產量低,而且糖度也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為種植適期,因為製糖開工期從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夠生長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採收來配合。
間作
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這時可以間作一期其他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長,趕在蔗苖長大之前收穫完畢,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個條件需要遵守,就是間作的作物不能對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響。適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類、玉米、番茄、大蒜、馬鈴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
在輪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著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穫前,把新植甘蔗種植在水稻株間糊狀泥土中,稱為糊仔甘蔗。它的優點是既不影響水稻生長,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種植,還可節省整地築畦等作業費用。和第一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綠肥
預備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穫後的休閒時間播植綠肥,而在種蔗前犁翻入土,以供應土壤中的有機肥。常用的綠肥作物有太陽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養雞怕雞瘟,種蔗怕著病。甘蔗是生物,不小心照顧,難免百病叢生,甚麼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甚麼病,一律無藥可醫,只能整株拔除,燒掉,再好好禱告,祈盼不會傳染開來,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現,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毒來襲。只不過病的種類太多,顧了甲,顧不了乙,難以周全,更何況有的病還育不出抗病品種呢!
工場製糖
甘蔗成熟採收後,送進製糖工場製糖。嚴格說這不是製造,因為製造蔗糖這工作,已經在甘蔗體內完成,製糖工場只是把蔗糖從蔗體內分離出來,再加以純化而已。
首先登場的是壓榨或滲提,二者方法雖然不同,但結果一樣,都是把糖分從纖維中分離出來。壓榨是硬幹,一重又一重的擠壓,那怕把蔗體壓得粉身碎骨,也要把糖分榨乾,用的全是硬功夫。滲提可是用軟的,高溫水又洗又泡,糖分乖乖地被誘拐出來了。為了提高分離效率,甘蔗需要前處理,切斷、撕裂成細條,以增加接觸面,而且還要採用逆流式浸漬系統,整個分離效率可以達到98%。
接著是清淨,這是第一道純化作業。蔗汁內含有不少雜質,其中一部分可藉簡單加熱、加灰反應,生成不溶解固體,或添加某些清淨劑,如磷酸、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讓它在蔗汁內和石灰生成磷酸鈣、碳酸鈣、和亞硫酸鈣固體,使某些雜質吸附在固體上,然後利用固液分離操作,澄清和過濾,把固體分開移去,雜質就跟著移走了。
蔗汁內含有大量水分,要靠蒸發來移除,平常一噸蒸氣只能蒸發一噸水,不太經濟。一般都使用多效蒸發罐,讓前效的汁汽作為後效的熱源,這樣一噸蒸氣就可以蒸發較多的水,節省了大量蒸氣。
結晶也是一種純化作業。當糖液濃度超過糖的溶解度時,蔗糖就可以結晶出來,和帶有雜質的母液分離,這時溶液的狀態叫做過飽和狀態。要讓結晶作業持續進行,就必須把糖液維持在過飽和狀態,達成的方法有二種,一是利用蒸發來減少水分,另一是利用降溫使得溶解度降低。製糖工場是先用蒸發方法來完成大部分結晶工作,然後再用降溫方法把結晶做得更徹底,最後用離心機把糖蜜分離,再經乾燥就成了,因為外觀像砂粒,所以叫做砂糖。
蔗汁在清淨過程中,如果沒有經過過濾操作,很難避免懸浮物混進成品。為了衛生安全,這種成品不得直接消費,只能做為原料糖,叫做粗砂,供應精煉糖廠再溶煉成精煉糖。
砂糖成品有很多種,一般依白度區分有特砂、一砂、二砂,和金砂。若依細度區分,有一般砂糖、細砂、粉糖、晶冰糖、大粒冰糖等。還有不經過分蜜的帶蜜糖,像黑糖,又叫紅糖,以及不定型的微晶糖等。因為它帶蜜,可以在蜜內添加各種風味的材料,使得產品更加多采多姿。
甜味幾乎是人類的最愛,因此砂糖的加工產品千變萬化,花樣眾多,不勝枚舉,最著名的當推巧克力糖和水果糖了。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4年12月,384期,56 ~ 61頁
甘蔗(7)
蔗糖(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5/16
我覺得我不會被騙,但我真的能分辨假新聞嗎?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8/31
炭之呼吸,淨化與重生:生物炭如何幫助城市變得更綠、更韌性
曾繁安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