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鹽沼的生機
103/01/03
瀏覽次數
7142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10年4月20日,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外海(墨西哥灣)的一個鑽油平臺爆炸、起火,36 小時後沉沒。大量原油從海底油管湧出,漏油量最初估計每天1,000桶(4萬2,000加侖),後 來增至5,000桶(逾20萬加侖)。大片浮油汙染海洋,海邊的鹽沼災情慘重。
今年3月初,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潘凝思與研究生麥考兒發表了第一篇災情 調查報告。他們的調查以節肢動物為主,也就是蟹(甲殼類)、昆蟲、蜘蛛,調查地點則是 低汙染的鹽沼,特別是植被看來並沒有遭劫的地區。然而,那裡的節肢動物卻在災後減少了50%。不過,一年之後,那3種節肢動物就復原了。也就是說,只要植被仍然健康,賴以維 生的節肢動物仍有機會休養生息。
潘凝思認為,鹽沼本就是容易受自然事件擾動的地方,只要原油汙染不太嚴重,那裡的 生態系會自然恢復生氣,是意料中事。因此,他們的調查報告不能視為原油汙染無關緊要的 證據。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4月,472期,80 ~ 83頁
鹽沼(1)
潮間帶(12)
蟹(2)
節肢動物(7)
浮油(1)
漏油(2)
植被(2)
汙染(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