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機器人倫理學專題報導(一):無人機的警示
103/10/01
瀏覽次數
6040
林宗德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目前許多國家正積極地開發各式各樣的殺戮機器人,包括:飛機、車輛、和自走武器等等,但完全不需要人類指揮的機器人,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上戰場。雖然如此,在運作上類似全自動殺戮機器人的戰爭機器,已經廣泛被運用在戰場上,並且引發激烈的爭論。本文以引發許多爭議的無人機為例,討論它所帶來的問題,藉此讓我們進一步思考:萬一未來殺戮機器人真的上戰場,可能會引起哪些問題?
在英文中,無人機俗稱為drones,正式名稱則為「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s)。關於名稱問題,有論者認為,常用來稱呼各種機器的技術性詞彙,其實沒有表達出這些機器的真正意義,以及它們廣大的影響層面。如果拿「全自動化武器系統」與「殺戮機器人」這兩個名稱來比較,後者可能會引發我們的各種聯想,以及因此而來的厭惡感。而前者雖然貌似中性,只單純地描述機器的功能,卻淡化了這功能其實指的是殺戮和毀滅。這種感覺上的距離,正是問題的重點: 機器人的存在,常常讓我們以非直接的方式去感覺。遠距遙控的無人機的運作,正揭露出間接的感覺方式所引發的問題。
透過操作員在地面上遠距遙控,無人機已經廣泛被用來作戰,它們也是目前美、英各國正在發展的全自動化無人機的藍本。遠距互動技術,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傳達遠方的狀態給使用者知曉,我們很容易從廣泛使用的電話或是遠距視訊,瞭解遠距互動技術帶來的好處。不過,遠距活動通常只能傳遞極為有限的視覺和聽覺資訊,在此情況下,我們賴以溝通的其它感官經驗能力,在遠距活動中幾乎都派不上用場。如果兩人之間只是要單純地傳達特定訊息,遠距技術的問題或許不大。但是像演講、討論這類1對多,甚至多對多的場合,面對面互動仍有遠距技術所不可及之處。
遠距技術的限制,在戰場上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一般認為,無人機在所謂「反恐」戰爭的應用上,只會針對極少數特定的對象,而且造成的平民傷亡很少。但事實上,在世界各地的戰場上,無人機已經造成數千人死亡,其中有許多都是平民。其實,討論遠距技術,還不必說到傳遞的影像資訊不易精確判讀的問題;即使是搭乘在戰場上近距離盤旋的直升機,都已經不容易判斷現場的狀況了。1段維基解密流出的影片,清楚說明了這點:影片中,直升機上的武裝人員,將在地面上活動的記者的相機誤認為是武器,因此以機槍射殺了一群手無寸鐵的平民,接著還繼續攻擊1部出現在現場的廂型車。廂型車的駕,其實只是個要送小孩上學的父親。他恰好經過此地,想要協助運送傷者,卻枉死槍口下。
只是與地面有點距離的上空就已如此,而遠離戰場數千公里之遙,控制著無人機的操作者,又怎麼得知戰場上的精確情況呢?誠然,無人機的操作者,由於不需要面對戰場上隨時可能送命的恐怖氣氛,可能會減少誤傷平民的機會;但另一方面,就如同上述的例子所示,自遠距傳送過來的畫面,不管解析度多高,還是有誤判的可能。況且,當無人機的操作者按下射擊鈕那一剎那,感覺到的不是血肉橫飛的震撼,而只是螢幕上的人物的姿態改變而已。遠距技術,是否會讓戰爭變成一場無關參與者痛癢的電腦遊戲?武裝人員可以藉此技術遠離戰場的危險,但這卻是以更多無辜平民的傷亡為代價。如果有一天,上戰場的是不太會有人關心其「死活」的殺戮機器人,那麼,殺戮會不會因為不影響戰爭參與者的感覺,而更肆無忌憚?這正是遠距遙控無人機的使用,所給予我們的警示。
責任編輯: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資料來源
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計畫
無人機(15)
機器人(7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16
外掛每年害遊戲公司損失290億,這場戰爭該怎麼打?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3/29
氣候預測能準確預警乾旱嗎?從古代天象觀測到 AI 氣候模式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7/31
淨零2050,從社區儲電開始 走進臺灣社區儲能的現在與未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