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什麼是反粒子?
92/11/10
瀏覽次數
17391
高涌泉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二十世紀物理學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認知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一些基本粒子組成的,這些基本粒子包括大家常聽到的電子、光子、夸克(夸克還分很多種類,如上夸克、下夸克等),以及或許比較陌生的微中子、緲子、W玻色子、Z玻色子、膠子等。
這些基本粒子有些帶有電荷,如電子、緲子、夸克、W玻色子,有些則不帶電荷,如光子、微中子、Z 玻色子;有些帶有色荷(color charge),如夸克、膠子,有些則不帶色荷,如電子。有些帶有弱荷(weak charge),如電子、W玻色子,有些則不帶弱荷,如光子、膠子。有些是費米子(fermion),帶有二分之一單位的自旋角動量(一單位自旋角動量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2π即h/2π),如電子、夸克,有些是玻色子(boson),帶有一單位的自旋角動量,如光子、膠子。
除了上述各式基本粒子外,還有一些基本粒子因為它們可以說是上述粒子的「孿生姊妹」,所以有時候在表列基本粒子的時候,並不額外明列出來,這些粒子就是所謂的「反粒子(anti-particle)」。例如正子(positron)是電子的反粒子,反微中子是微中子的反粒子,反上夸克是上夸克的反粒子等。有時粒子與反粒子是同一個粒子,例如光子就是自己的反粒子。
為甚麼說反粒子是粒子的孿生姊妹?因為兩者的物理性質有密切關係。例如正子與電子有相同的質量,所帶的任何「荷」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如正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而且都是自旋角動量為二分之一個單位的費米子。當正子與電子碰在一起的時候,兩者會相互消滅變成光子。其他對的粒子與反粒子的關係也類似如此,譬如反上夸克與上夸克的質量相等、電荷相反等等。
因為粒子與反粒子有這麼密切的孿生關係,我們可能會猜兩者在宇宙中占有相同的分量,也就是說例如宇宙中正子與電子的數目相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宇宙中粒子的數目遠大於反粒子的數目,亦即對於宇宙而言,粒子與反粒子並不是對稱的。目前物理學的大目標之一就是要了解這個不對稱的由來。
反粒子的身世相當曲折有趣–故事是這樣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M. Dirac, 1902-1984)在一九二八年提出符合相對論要求的電子方程式(今天稱為狄拉克方程式),這方程式非常成功–狄拉克可以從中推導出所有已知的電子性質,但卻有一項致命缺點:它有負能量的解(量子狀態)。這些解似乎沒有物理意義,但是我們卻又不能隨便地拋棄它們,因為那會引來數學矛盾。
狄拉克在苦思之後,於一九三○年提出非常大膽的解決方案–他說具有負能量的量子狀態的確存在,但是它們已經被電子占據了,而又因為電子遵循不相容原理,所以其他電子無法進駐這些帶負能量的量子態,因此在一般狀況下,這些負能量態沒有任何作用。但是一旦某個負能量態「空」了出來,它的行為就會是像一個帶正電的粒子。
原先狄拉克以為原子核裡帶正電的質子就是這種粒子,隨後馬上有人指出這個觀點有問題。後來他才修正自己的看法,認為這個「空洞」其實是一種新粒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正子。不久之後,安德森(Carl Anderson, 1905-1991)就在實驗室裡發現了正子,證實了狄拉克的理論。
狄拉克正確的預測可以說是理論物理最高的成就之一。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反粒子是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結合後不可避免的結果,所以不只是電子有反粒子,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11月,371期,51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