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他進入中學,遇到影響他一生的第一個老師吉博爾博士(Dr. Johannes Gebauer)。吉博爾教歷史,他對學生非常的嚴格,他說:「我對學生的要求高,因為我對他們的期望高。」克雷布斯喜愛嚴格的老師,學習札實的學問,他尤其記得吉博爾老師所說的:「歷史是一種以深遠、特殊的角度看事情,啟發你廣泛閱讀的學科。」克雷布斯後來雖然從事生物化學的研究,但是他一生喜歡歷史,退休以後,他發表了許多篇有關「生物化學發展史」的報告,還寫了二十世紀傑出生物化學家瓦爾堡(Otto Warburg, 1883-1970)的傳記。
薛菲爾大學是一所小型的學校,學生人數少於八百名,但是他在這裡遇到兩個傑出的年輕人愛立斯頓(Leonard Eggleston)與強生(William Arthur Johnson)。愛立斯頓後來一直負責管理克雷布斯的實驗室,直到病逝。強生在念大學時,被稱為化學實驗的第一高手,醫學系系主任要求克雷布斯一定要收這一個學生。他是克雷布斯第一個博士班的學生,與他一起從事檸檬酸代謝中間產物的研究。克雷布斯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包括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都是與此兩人共同發表。
生物化學的基本思考
生物化學的源起,是基於對生命現象中一個有趣問題的思考,「生物如何由所吃進的食物,獲得生長與活動所需的能量?」十六世紀末期的科學家海爾蒙特(Joan Baptista van Helmont, 1579-1644 ),首先提出以化學解釋食物代謝的觀念。而後拉瓦錫(Antonie-Laurent Lovoisier, 1743-1794)提出生物體內會進行氧化反應,將食物中的碳、氫轉換成二氧化碳與水。
一般的化學反應會產生許多的熱量,但是生物體內進行氧化反應時,體溫卻並沒有激烈的改變。萊比格(Justus Liebig, 1803-1873)認為生物體內的氧化反應可分為許多步驟進行,所以生物體的溫度改變不大。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由微生物的代謝發現在有氧氣與缺乏氧氣之下,會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歐勒(Han van Euler, 1873-1963)更提出生物的呼吸作用,有缺氧的階段與好氧的階段,而缺氧的階段所獲得的能量低於好氧的階段。
了解細胞氧化有不同的階段,生物化學家進而探討在這些反應中產生了哪些代謝物。費西爾(Emil Fisher, 1852-1919)發現在細胞的消化過程中,多醣類可藉由水解作用轉化為單醣類。維德蘭(Heinrich Otto Wieland, 1877-1957)發現細胞中的脫氫酶能幫助有機物脫去氫,再與氧結合形成水。瓦爾堡發現肝澱粉在缺氧時形成乳酸。邁爾霍夫(Otto Meyernhof, 1884-1951)繼而提出部分乳酸繼續氧化,部分則還原又形成碳水化合物。但是乳酸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是直接經由一個反應而產生,或是一連串的反應?
一九三八年,經過學校同事的介紹,克雷布斯認識來自約克郡的菲樂豪絲小姐(Miss Margaret Fieldhouse),不久他們結為夫妻,後來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不久,德國以U型潛水艇封鎖大西洋航線,英國知道戰爭即將爆發,為恐戰時糧食缺乏,開始召聘科學家組成開發新食品的研究團隊,克雷布斯也在其中。
Holmes, F. L.(1991)Hans Krebs -- The Formation of a Scientific Life, 1900-1933. Vol.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Krebs, H.(1981)Reminiscences and Reflection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Great Britain.
Krebs, H. A. and L. V. Eggleston (1938)The effect of insulin on oxidations in isolated muscle tissue. Biochemical Journal, 32, 913-925.
Krebs, H. A., E. Salvin and W. R. Johnson (1938) The formation of citric and α-ketoglutaric acid in the Mammalian body. Biochemical Journal, 32, 113-117.
Krebs, H. A. and L. V. Eggleston(1940)The oxidation of pyruvate in pigeon breast muscle. Biochemical Journal, 34, 44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