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環境汙染專題報導(五):五輕後的後勁–產業與社區的影響
105/01/26
瀏覽次數
7948
王御風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中油高雄廠位於高雄市楠梓區後勁,當地有兩個聚落深受中油高雄廠影響:一是原本在當地的後勁舊部落,另一個是在日治時期,中油高雄廠前身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成立時,供員工及眷屬居住的宿舍區,戰後成為中油宿舍區。這兩個聚落因為對中油觀點不同,彼此水火不容,今(2015)年年底,中油高雄廠因五輕關係而全面遷廠後,兩個社區也將受到極大影響,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風貌,更牽動居民的生活,成為產業影響周遭社區的具體案例。
這兩個社區與中油的關係完全相異,宿舍區均為中油員工,也形成獨特的「油廠文化」,而後勁舊部落居民則多半認為中油為社區帶來大量污染,在反五輕運動中更是展現其態度。五輕運轉後,中油雖然加以改善,如豎立隔音牆、開闢隔離綠帶,但污染仍未絕跡,除了廠區內不定期爆炸外,許多專家學者也在後勁地區進行研究並發表,如1994年《毒理學與環境衛生期刊》及2005年《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中兩篇論文,都指出後勁、大社、仁武等區域居住民眾,有較高的致癌風險。
在環境無法完全改善下,反五輕運動仍未在社區內停歇,每年9月21日(政府允諾25年後遷廠日)社區都會舉辦晚會凝聚力量,近幾年來,更將目標轉為監督五輕停工,不僅成立了「高雄後勁遷廠促進會」,並在社區插遍旗幟宣示決心,同時,也與關心此議題的學界、民間NGO共同成立「高雄煉油廠轉成生態公園促進會」,透過競圖比賽,確立五輕遷廠後的主張,希望將中油高雄廠轉變為生態公園。
實際上,中油高雄廠因污染嚴重,遷廠後也需要長期整治才能開發,因此中油在今(2015)年5月4日成立「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工程處」,預計要花20年、100億整治廠區內的污染。換言之,中油高雄廠龐大廠區(工廠區194.66公頃,行政區60公頃),還要很長時間方能討論其使用方向,但後勁地處捷運線上,又鄰近高鐵、高速公路,不僅交通便利,如果生態公園成真,將使得此地區成為綠意盎然的住宅區,這也讓建商已經開始在此興建大樓,與原來以透天厝為主的社區展現不同風貌。
除了後勁社區,面臨搶地風潮的還有中油高雄廠未受污染的行政區及宿舍區。中油宿舍區分為兩大塊:一是高階主管居住的宏南社區、另一是一般職工居住的宏毅社區。宏毅社區因地上所有權已釋出給住戶,因此各方目光是放在與行政區連成一氣的宏南社區。
宏南社區從日治時期即已興建,且因高階主管居住,保持狀態良好,機能更完善,有餐廳、醫院、游泳池,以及數量龐大的老樹,但遷廠後不再需要宿舍,且其位於捷運站旁,具有高度商業價值,引發保存或開發的爭議,連高雄市政府也有不同看法,都市發展局規劃少部份保存及大部份開發。文化局則於前(2013)年將社區內兩棟原本要被拆除的日式宿舍指定為古蹟,後又將全區登錄為文化景觀,態度與都發局有所不同。
面對保存爭議,在此長大的中油第二代組成「油廠社區文化生態保存協會」,希望能將社區完整保存下來,也陸續舉辦一些活動,喚起中油人的歷史記憶。中油對於該社區未來走向目前仍在規劃一種可能性是做為綠能生技園區。面對保存的呼聲,中油最近也表示會與文化部合作,進行文化資產全面清查。油高雄廠將在2015年底正式熄燈,但對長久居住於此的社區民眾而言,將是另一個變化的開始。石化產業帶來了經濟,也帶來了環境破壞。當石化產業離開後,環境能否恢復?社區是否因為這個變化,遭到更多衝擊,或讓高樓華廈取代原來的平靜小聚落,或如德國魯爾工業區,變身為工業遺址博物園區。這些種種,都是兩個社區將要面對的後五輕時代課題。(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
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環境汙染(9)
推薦文章
113/05/31
保育臺灣特有種橙腹樹蛙,兼具生態和遺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