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斯在 Cetus 公司做 DNA 方面的研究時,常常碰到實驗的 DNA 樣本不敷使用的問題,實驗做了一半,樣品就不夠用了。1986 年的一個周末傍晚,他帶著女朋友簡妮芙上山去他的小木屋過夜。女朋友在車上睡著了,他就想著近日在實驗室發生的事情,也注意到車輪規律的輾轉聲,突然間靈感一現:說不定可以利用 polymerase(聚合酶)來做複製 DNA 的工作。
禮拜一回到實驗室,馬上到圖書館找文獻,也找同事談他的構想,證實從來沒有人試過類似的實驗。他就開始做一連串的實驗,幾個月後就研發出 PCR 聚合酶鏈鎖化學反應,使得 PCR 的反應能在試管中又快又容易地進行,一個下午就可以從一點點樣本複製出 10 億個同樣的 DNA 分子。
DNA 是由兩股螺旋長鏈構成(見本刊 436 期〈生命的奧秘–DNA 結構的發現〉),這長鏈上有 4 種鹼基:A(adenine),T(thymine),C(cytosine)與 G(guanine),這兩股長鏈之間由相匹配的鹼基牽住,A 與 T 會成一對,而 G 與 C 成對,就像樓梯的階梯。也就是說如果單螺旋股上的排列順序是 ACGT,相對的一股的排列順序一定是 TGCA。
DNA 的排列順序就以這 4 個「密碼」來傳遞遺傳的訊息。這 4 個「密碼」的排列順序是製造蛋白質的指令。又在 DNA 分子上的鹼基有五環的糖基(如 ribose 或 deoxyriboses)及磷酸基,這就是核苷酸的結構。
PCR 流程
(1)從一滴血液抽取一小段的雙股 DNA 分子,(2)加熱到攝氏90度,雙股DNA就分成單股 DNA,(3)降溫到攝氏 55 度,加入一段合成的 DNA 引體(primer),引體會正確地和單股分子結合而恢復成雙股分子,(4)加熱到攝氏 70 度,加入 DNA 聚合酶以促進反應速率,原來的一段 DNA 就變成二段完全一樣的 DNA,(5)再重複(2)~(4)的步驟,1 個小時就可以複製出 1 百萬份的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