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透明膠帶
102/12/03
瀏覽次數
12008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透明膠帶在1930年代問世。1939年就有科學家報導:撕開膠帶時會發出藍光(可見光),認為那是摩擦發光(triboluminescence)的例子。1953年,蘇聯科學家宣稱:撕開透明膠帶時有X光釋出。X光可是高能量輻射線,可見光能量只有X光的萬分之一,但是似乎沒人當他們一回事。
直到2008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物理教授帕特門(Seth J. Putterman)才提出堅實證據:撕開3M透明膠帶時,的確會有X光脈衝釋出;每個脈衝約十億分之一秒(奈秒),包括30萬個光子,足以透視手指指骨。幸好只有在真空中撕開3M膠帶才能產生X光,在辦公室使用膠帶,一點兒都不用擔心。
今年5月,帕特門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解釋:制動輻射(bremsstrahlung radiation)。原來撕開膠帶就創造了正負兩極,產生電場,附近的游離電子因而得到能量,才會釋出X光光子。
最近澳洲一個團隊,以電動轉軸控制撕開膠帶的過程,發現X光的輻射方向一直保持穩定,散漫角度在5度之內,因此可當做可靠的X光光源。
不過,科學家還無法解釋:為什麼撕開透明膠帶會分開足夠的電荷,創造強大的電場?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11月,455期,78 ~ 81頁
膠帶(4)
輻射(39)
X射線(8)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