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碘系列專題報導(四):輕微缺碘的貽害從懷孕初期開始

104/05/22 瀏覽次數 8642
孕期通常分為出、中、後三期,每期約12週或3個月。從懷孕初期開始,胚胎的組織發育就需要甲狀腺素。新生命起頭的4週中,數十億個細胞遵循目前還未明瞭的程序組合成新個體,大約3週時,心臟已經成形並供應腦部血液和氧氣。頭12週內胚胎細胞數目增加,並分化形成新器官,包括大腦、小腦、視覺與聽覺神經、顏面神經、神經細胞軸突發育等等。整個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會一直持續到3歲。因此,懷孕與哺乳期碘營養不足,就會有對應的腦部傷害。

胎兒的甲狀腺要到10週時才發育成熟,此時完全依賴母親供應甲狀腺素。10週之後胎兒可以自己合成甲狀腺素,但是仍要完全依賴母親提供必需的碘營養素。母親的碘營養若不充足,胎兒的神經發育就會落入甲狀腺不足的狀態。因此,成年人每天應攝取的碘量是140微克,孕婦則需要200微克;上限不要超過1000微克。

許多已開發國家發生輕微缺碘的問題,對育齡婦女尤其不利。多項追蹤研究證實,懷孕初期輕微缺碘對孩子有嚴重的影響。這個現象值得國人關注,因為我國的婦女保健並不重視營養照護,產前檢查通常並不重視初期的照護。
 
懷孕婦女補碘要趁早

英國調查九百多對母子發現,懷孕初期母親若有輕微缺碘,孩子在8歲時智商落入最低四分位的風險最高,其中以對語言與閱讀能力的影響最為不利。澳洲也有一項長達9年的追蹤研究。母親在懷孕時輕微缺碘,孩子出生後成長在碘充足的環境。然而缺碘母親的孩子在9歲時的學校教育成就仍然較差,拼字、文法和英文識字率的表現都略低。

西班牙一項研究探討碘補充的時間。從194位產檢孕婦和152位產婦中,先進行荷爾蒙檢驗,找出甲狀腺素輕微低落者後,先分為3群,每天提供150微克的碘補充,直到哺乳期(至少6個月)結束。3群的碘補充時間不同。第一群從懷孕初期(4~6週)開始,第2群從懷孕中期(12~14週)開始,第3群從生產後開始。她們的嬰兒都沒有甲狀腺功能過高或過低的問題,在18個月時接受神經認知能力檢測。結果發現,第2和第3群嬰兒的神經發育指數明顯較低,分別有25% 和36.8% 的嬰兒表現出神經行為遲滯的現象,第1群嬰兒則全數發育正常。這個研究的嬰兒總數只有44名,每群至少有12名;由於介入性研究進行不易,人數雖少仍為該國重要的參考資料。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懷孕初期充足的碘營養十分重要,輕微缺碘會延遲神經發育。
 
碘營養與過動和自閉

過去三十年內,兒童泛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盛行率節節升高,2010年的全球統計平均是千分之7.6,其中以富裕的北美地區特別偏高。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統計,以每1000名8歲孩童(偵測率最高的年齡)中的患者數表示,80年代只有1位患者,90年代增高為4位,2010年高達14.7,這段期間美國孕婦的尿碘濃度為下降的趨勢,落在WHO標準的輕微缺碘狀況。

目前有一項研究指出孕婦碘營養與兒童的心智異常有關。義大利對輕微缺碘有一項10年追蹤的前瞻性研究,對象是輕微缺碘地區(D)的16位與碘充足邊緣地區(M)的11位孕婦與她們的孩子。孩子接受兩次智力評估,8~10歲時接受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評估。結果發現,缺碘區的ADHD發生率為68.7%,碘充足區則無;缺碘區兒童的IQ分數平均低落18分。ADHD孩童的母親有63.6%在懷孕初期就有甲狀腺素偏低的狀況。

近年來台灣泛自閉症的盛行率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從2004年有千分之1.12到2009年有千分之2.26,5年之間增加約1倍。這也正是臺灣加入WTO,鹽政條例廢止且台鹽民營化之時段。由於人群基因在短期內變化不多,因此必然是各種生活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之一可能是碘營養和甲狀腺功能的異常。目前資料顯示國人碘營養普遍是輕微不足,婦女一旦懷孕則更為嚴重,無法滿足自身與胎兒發育的需求。保障育齡婦女的碘營養充足,實為當務之急。然而周全的政策不應任由廠商做不正確的宣傳,以避免碘過量傷害婦女與胎兒的遺憾。(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食品營養與安全之民眾科普教育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陳信宏|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審校:許瑞芬|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