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藥王孫思邈–中國古代的醫學家與發明家
104/03/06
瀏覽次數
31807
Yun-Yu Chen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黃彥維
|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黃耿祥
|
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中醫學百科全書《千金要方》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是隋唐時代著名的醫學家。他編著的《千金要方》詳盡記載並整理唐代以前的重要醫學文獻及醫學經驗,是中醫學史上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書中並闡述醫德倫理的概念與規範,即〈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宋徽宗崇寧二年(約西元1103年),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世人則尊稱為「藥王」。
考量到醫藥書浩如煙海,臨床診病時查閱不易,於是孫思邈著手整理,去蕪存菁,進而完成中醫學百科全書《千金要方》。書中的醫方共有六千五百多首,同時記載醫學理論、診法治法、食療導引等多種內容。書中又包含了民間驗方、少數民族醫方,以及西域、印度等國外傳入的醫方等,使得大量驗方、效方得以流傳後世。為了使《千金要方》更為完善,孫思邈補充書中的「藥錄」、「本草」、道家「導養」並解釋與整理《傷寒論》的內容。
孫思邈遍遊中國名山峻嶺,實地考察採集藥物,自行種植與炮製貯藏,掌握藥物的特性。由於他認為藥物的功效與產地密不可分,於是在書中記載了藥物採集時節、加工炮製法等,也因此累積了深厚的藥物學知識。孫思邈對中醫藥物學的卓越貢獻與成就,與《本草綱目》作者?–?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相比毫不遜色。由於他對醫藥的巨大貢獻,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中醫臨床技術的發明家
以蔥做為導尿管
相傳一位罹患尿閉症的病患來到孫思邈診間,訴說因小便嚴重瀦留導致下腹部腫脹隆起,十分痛苦。孫思邈當時並無治療這疾病的經驗,古醫書上也無治療這症狀的相關記載。正當他苦無對策之際,看見門前鄰家孩子拿著一根枯萎的蔥管把玩,乾癟的蔥管一吹就鼓直脹起。這名孩童玩耍的舉動給了孫思邈一個靈感,於是他找了一根細細的蔥葉,去除蔥葉的尖端後把中空的蔥管輕輕插入尿道三寸多(約9公分),並用口輕輕吹蔥葉管的另一端使蔥葉管張大,讓瀦留的小便從膀胱經由蔥葉管導出,解除病患小便瀦留的痛苦。
針灸學「阿是穴」療法的發明
據傳,孫思邈約70歲那年,一位患者因左腿疼痛難忍來請他治病,他先開了幾劑湯藥給病人服用,但病人服藥後不見緩解。於是改用針刺法,剛開始選用幾個止痛穴位扎針治療,但沒有見效。孫思邈心想:「除古書中寫的這些穴位外,人體上的穴位難道再也沒有別的嗎?」思索後,決定放膽一試,選中病人患腿上的一個部位,用拇指輕輕按了下去,問:「是不是這痛?」病人搖搖頭,接著掐按其他部位,病人還是搖頭。
但當他按到膝關節左上方的一個部位時,病人忽然說:「阿…是…就是這兒!」孫思邈於是取出銀針在這痛處扎了一針,病人痛苦的面容就此舒展,腿也不痛了。病人說:「醫生,您這一針下去,我渾身一麻就不疼啦,這叫甚麼穴呢?」孫思邈皺眉沉思,這處古醫書上沒有記載的穴位應該怎麼稱呼呢?孫思邈思索診療過程,突然豁然開朗,笑呵呵地說:「您剛才不是說…阿…是…嗎?那就叫『阿是穴』呀!」孫思邈提出創新的針灸療法,哪痛就往哪扎針,被後世醫學家們廣泛使用,稱它作「以痛為俞法」。
煉丹伏火法
若談到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廣為人知的就是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中國四大發明的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約瑟夫.倪罕(Joseph Needham)提出,象徵當時中國古代科學發展蓬勃與文明繁榮。中國古代煉丹家、醫藥家為了研發長生不老藥,在製作過程中偶然發現把硝石和某些物質一起放入丹爐提煉時會劇烈燃燒。到了唐代煉丹風氣盛行,煉丹家為了尋找煉丹藥時預防發生大火或爆炸的藥方配製,間接促成火藥配方的發明。
鮮為人知的是,孫思邈是火藥配方發明人之一。《丹經內伏硫黃法》一書記載他發明「伏火法」,利用硝石與硫黃各二兩研磨成粉末,加入炭化皂角子一起燃燒,燃燒完畢時取三斤木炭來炒。等退火並冷卻取出煉丹產物,這個混合藥物不會再爆炸燃燒,表示火已經蟄伏了,因此稱為「伏火法」。
談到孫思邈,一般會立刻聯想到《千金要方》與〈大醫精誠〉在醫學上的貢獻,本文特別敘述孫思邈在科學技術上較少為人注意的重要發明。筆者認為,透過閱覽《千金要方》這部中醫百科全書,可以發現孫思邈是一位精益求精的中醫藥學專家,也是一位勇於創新,追求進步的偉大發明家,而這樣的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3月,507期,52 ~ 55頁
中醫(1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9/30
從「看天吃飯」到智慧農業,感測器如何改變農夫的日常?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30
來到臺灣百萬年,山脈與冰河怎麼形塑紅圓翅鍬形蟲的DNA分歧和混血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6/30
睪丸怕熱是真的!熱中暑可能讓生殖系統全面當機
張菁萍 教授
|
奇美醫學中心腦心血管研究室主持人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