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臺灣地質的大規模調查
102/08/08
瀏覽次數
11012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臺灣、日本學者已組成一個研究團隊,要以幾年時間,對臺灣地質進行精細的觀測,有點兒像對臺灣島、臺灣海峽做高解析度的斷層掃描,以建立臺灣地質的立體模型。
這個計畫叫做Taiger,經費是500萬美金。蒐集資料的主要方式,是在本島安裝許多地震偵測儀,收集自然地震及人工爆破引起的震波資料,把臺灣島的地質組成完全弄清楚,從高山直到深入地下30~50公里的地盤,然後到地下600公里深的上層地函。美國紐約大學(賓漢頓校區)的吳大銘與海洋大學理學院院長李昭興都參與了這個計畫。今年5月,吳大銘就在國內與他的團隊部署這個計畫用的地震偵測儀器。
這個計畫的目的,是想了解造山運動。造山運動是地殼板塊碰撞的結果,例如喜馬拉雅山是在5,000萬年前開始形成的,臺灣島是400~500萬年前形成的。而研究造山運動,臺灣是個好地方,因為臺灣比較小,比較容易蒐集完整的資料。
臺灣島的中央山脈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碰撞的結果,現在學者都認為板塊碰撞是造山運動的起因,但是對於細節並不清楚。
造成臺灣中央山脈的地質過程非常複雜,涉及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複雜關係,例如在臺灣西南部,歐亞板塊擠入菲律賓板塊下方,而在臺灣東北部,菲律賓板塊擠入歐亞板塊下方(請參考本刊2002年2月號第350期的專題報導)。
臺灣的高山每年上升2~3公分,而臺灣高山西側每年遭受颱風、暴雨的侵蝕,也會影響高山的上升。地球科學家希望蒐集完整的資料,以理解影響中央山脈形成的地質過程。
目前,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每一年合併8公分,後果是臺灣西部逐漸上升,結果臺灣海峽每一年都在變窄、變淺。這個趨勢要是不變,幾百萬年後臺灣與大陸之間就沒有天然阻隔了。
問題在於:目前的趨勢大概是以每年幾毫米的速度發展(臺灣海峽的海底每年抬高幾毫米)。這個研究的成果,也許可以透露目前的趨勢會不會持續?或者,會不會變化,要是變化的話,會加速還是減緩?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6年6月,402期,76 ~ 79頁
地質(30)
地函(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