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四種水龍頭確保新加坡用水安全
103/08/18
瀏覽次數
8825
李柏昱
|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14年,台灣原本逐漸吃緊的用水危機,靠著6月準時報到的梅雨獲得緩解。但是一旦遭遇空梅或晚梅,如何解決用水問題將會是攸關民生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問題的解答或許就在新加坡─這個缺乏天然含水層與湖泊的小島國家,在過去五十年來利用各種創新手法來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並已經解決國家的用水安全威脅。
在這場用水戰爭前線打頭陣的,正是新加坡的國家水務機構(Singapore’s national water agency, PUB),PUB負責蒐集、生產、分配與開發新加坡的水資源,監督管理新加坡多樣化的用水來源。
新加坡的用水來自「國家的四個水龍頭」,包含在地水源(local catchment water)、高度淨化回收水(highly-purified reclaimed water, 又稱NEWater)、淡化水(desalinated water)以及輸入水(imported water)。
在地水源(
local catchment water
)
新加坡透過有效蒐集本地的降水成功提高水源供給,PUB想盡辦法在有限的國土內,利用各種渠道、運河、河流、池塘以及水庫,並結合推動世界上少見的大規模雨水回收計畫,將雨水儲存起來,之後再將這些水淨化到可以飲用的水準。自2011年起,蒐集雨水的面積已經從國土的一半提升到三分之二,並完成三座水庫,PUB將在地水源形容為「新加坡永續用水的支柱」。
高度淨化回收水(
highly-purified reclaimed water, NEWater
)
淨化回收水是另一個新加坡用水的主要來源,能滿足新加坡用水需求的30%,PUB計畫在2060年以前將淨化回收水的容量提升三倍,能滿足未來用水需求的55%。藉由RO逆滲透以及紫外線消毒,淨化後的水質能安全給人們飲用,不過其主要用途仍然是用於生產製程以及冷卻用水,以及透過回收水的使用讓其他更乾淨的飲用水源更為寬裕。新加坡的第一座回收水淨化廠於2003年開始運作,至今已經有四座營運中的廠址。
淡化水(
desalinated water
)
新加坡擁有亞洲最大的RO逆滲透海水淡化廠,目前每天能提供三千萬加侖的乾淨用水,能滿足10%的用水需求。在2013年,第二座海水淡化廠動工,預計產能將能擴展到每天一億加侖,相當於新加坡目前用水需求的25%,並預計在2061年以前都維持這樣的產量。
輸入水(
imported water
)
由於先天環境上的限制,過去新加坡高度仰賴由鄰國馬來西亞輸入用水。目前兩國之間簽訂多個水資源交易協定,最久的協定將維持到2061年。然而,馬來西亞近年遭逢嚴重乾旱使該國的水資源提供能力下降,兩國之間對於水資源交易費用也一直談不攏,目前馬來西亞政府並不保證在2061年後還會持續供應用水給新加坡。因此,PUB正試圖透過上述的其他三種方法,減少新加坡對於輸入水的依賴,並希望在最後一個水資源交易過期之前讓新加坡達到用水自給。
台灣也是座四面環海的海島型國家,每年春季亦經常發生缺水危機。目前水利署已經在離島設置海水淡化廠解決離島用水問題,惟本島除了特別供應核三廠的海水淡化廠,並無其他大規模海水淡化廠的計畫。工業局也正推動公共汙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計畫,希望透過汙水回收再利用,將再生水作為部分替代水源。
新加坡的水資源開拓方式當然不能照搬到台灣,必須考慮台灣的社會與自然環境,不過新加坡的水資源取得方式對台灣而言也是值得參考的借鏡。(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2014年/7月)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水(19)
飲用水(14)
海水淡化(1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4
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安全 行動不便者的防災關鍵策略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9
雷達如何「看見」雨?揭開暴雨來臨前的氣象徵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