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嬌生還是慣養?豌豆公主的公主病
105/03/09
瀏覽次數
11449
許宏彬
|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因為居家環境太過乾淨,加上家長過度保護,會讓幼兒缺乏「刺激」導致「觸覺敏感」,不利於兒童的「神經發展」,因而產生各種人際與學習上的障礙。
「你小時候喜歡玩沙坑嗎?」一個朋友前幾天突然跑來問我。當然不喜歡,開玩笑,記憶中公園裡的沙坑永遠都髒兮兮的,與狗屎是同義詞。「那你小時候喜歡吃包子嗎?」過兩天他又古古怪怪地冒出一句。夠了,到底怎麼回事?他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自己的小孩3歲剛上幼兒園一週,因為不愛玩沙坑又不吃包子,老師認為小孩子可能有「觸覺敏感」,建議去做職能治療。「老師說,一個月後政府規定要做篩檢,覺得大概結果也是得去治療,不如早點開始以免向隅。」
他從來都沒聽過這種病,覺得老師好像有點神經過敏,但也擔心小朋友長大會不會如老師說的,因為觸覺敏感導致人際關係障礙甚至學習障礙等,所以才到處問人。結果,原來就是因為居家環境太過乾淨,加上家長過度保護(「不准碰」、「不要摸」、「髒髒,趕快去洗手」),所以讓幼兒缺乏「刺激」導致「觸覺敏感」,不利於兒童的「神經發展」,因而產生各種人際與學習上的障礙。職能治療師跟兒童發展專家如是說。
「可是她真的好可愛啊,是每個人的心頭肉、小公主,你怎麼捨得讓她摸那些骯髒的東西?我們也是全心全力照顧她啊,怎麼知道這會有問題?」朋友辛酸地說。
反了,這世界真的反了。還記得小時候,爸媽和老師喜歡的小孩是天天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的模範生小明樣,而整天玩泥巴、玩水、玩沙子的花田一路一伙肯定是天天挨罵討打。現在,把全身維持乾乾淨淨的小孩反倒是可能有病,他們的病兆便是「觸覺敏感」。
這根本反直覺。在我心目中,觸覺敏感是件不得了的高貴特質,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擁有的。還記得安徒生童話「豌豆公主」嗎?故事裡有位王子,他一心一意想娶到「真正」的公主,但總是無法確定哪一位才是正牌的。最後,聰明的王后是如何解決寶貝兒子的困擾呢?不是靠出生證明、宮廷禮儀、高雅氣質、優雅舞姿或絕世容顏,這些想來都可以輕易模仿或訓練而成。真正可以判斷一個女孩是不是公主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敏感肌膚,可以敏銳地察覺到王后鋪在二十層床單又二十層床墊下的那一粒豌豆。如果豌豆公主不是觸覺敏感,那麼誰才是觸覺敏感?這幾乎是古今中外觸覺敏感的極致表現,更重要的是,這是高貴的令人嚮往的。
理論上我們今天已經不大理會皇室及貴族做派(雖然還是在英國小王子、小公主出生時跟風湊個熱鬧),但是關於各種敏感感官的美好與憧憬仍隨處可見。還記得小時候音樂課,當音樂老師說起有種人擁有天生「絕對音感」,可以分辨細微的音調差異時,她臉上那種不可思議的讚嘆神情(我自己怎麼不是啊,才來教你們這群爛學生),彷彿那些是被祝福的幸運兒,那通往偉大音樂家的道路已為之敞開。而許多鋼琴獨奏家為了保持手指與鍵盤的觸覺,又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呵護雙手的靈活與細緻。至於那些擁有非凡味蕾,可以細緻區分各種料理風味或不同年分與地區紅酒的廚師、美食家或品酒師,如非出自上天的恩賜,便需要長年苦心地栽培與育養。人們所追求的所謂「品味」,不都是這樣來的嗎?我們都欣羨、渴求某種異於常人的敏銳感官。
「對啊,她就有如同公主般細緻的肌膚嘛,難怪我天天叫她小公主。搞不好以後是個雕塑家或米其林主廚哩。」朋友開始沾沾自喜起來。「但這不是很矛盾嗎?我們既然希望孩子能保有或培養出敏銳的感官,為何又覺得『觸覺敏感』是種病徵?」
敏感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當代的發明。殖民時期台灣醫生的育兒言論中,也有不少強調家長溺愛子女或保護過度所可能造成的後遺症,如神經質。如同觸覺敏感一般,當時的醫生也提醒家長,神經質的小孩容易有反應過度的問題,可能造成人際關係不佳或課業低落等不良現象。好玩的是,與現代的觸覺敏感不同,殖民時期的神經質只會發生在「上流家庭」的小孩身上,就如同豌豆公主一般,與勞工或農夫子弟完全無緣卻和高貴階級與出身密不可分。換言之,殖民時期的神經質是「嬌生」所致,觸覺敏感則是現代家長「慣養」的結果。因此,嬌生慣養其實是兩種敏感小孩的養成法,前者只有上等人才有資格擁有,後者則是每個家庭只要努力都有可能。
更過份的是,當時上流社會的家庭不但獨占了生養敏感子弟的權力,也壟斷了過(度)敏(感)的權利。如果你想在百年前的英國或美國社會宣稱自己的高貴出身,一個無須爭辯的表徵就是你會每年定期地打噴嚏、流眼淚,也就是患有花粉症,一種當時上層階級趨之若鶩的流行病。於是,在一個名為〈花粉熱〉(Hay Fever)的同時期劇本中,一群上流子弟閒居無事,除了得不時神經質地唉聲嘆氣、無病呻吟、小題大作外,還得不斷(但不無得意)地抱怨他們過度敏感的鼻子與眼睛。但同樣地,中下階層的子弟基本上是與過敏無緣的。
當時的醫師們認為,這些敏感的心理與身體症狀都來自於敏感的神經,而敏感的神經是由於文明發達、讀太多書或都市環境壓力太大所致。也就是說,雖然都與神經相關,但有別於現在觸覺敏感所強調的刺激不足,從前的神經質與過敏反倒都是因為刺激過多讓社會菁英神經衰弱而來的。你說奇不奇?
「所以,到底是要多給小朋友刺激讓她『正常』發育,或是該繼續細心呵護她的敏感特質才好?她現在是小公主,以後會不會變成像從前那些貴族子弟一般,有討人厭的公主病啊?我越來越擔心了。」
你覺得什麼是公主病?
「嗯,這很難說耶。就是那種大家都在打掃環境,卻在一旁裝模作樣地抱怨說『咦,這抹布好髒喔,我不敢碰』的女生吧。」
那如果有天有人去你家借住,卻大聲抱怨你精心幫她整理的房間鋪的床很硬很難睡讓她腰酸背痛整晚失眠,你覺得是什麼?
「典型的公主病。隔天就讓她去睡地板,不,睡劍山好了。」
可憐的豌豆公主得去睡劍山了。
顯然,如果童話中的豌豆公主穿越時空來到現代,定會悲嘆其命運之乖舛昨是而今非。如果穿越時小於6歲,肯定得接受各種的心理諮詢或職能治療;如果大於6歲,就直接是公主病了,劍山伺候。這是一個容不下公主的社會,每個人都得合群,連感官都必須「正」「常」「平」「凡」。
這是個階級崩潰瓦解的時代,我們再也不相信有什麼高貴的身體是與眾不同的,反而努力工作、認真鍛鍊以因應日益艱鉅的壓力與挑戰才是王道。因此有公主病的都是些假公主,當然得去睡劍山好好地磨一磨;而空汙紀錄片〈穹頂之下〉裡頭,中國父母想從小把小孩丟到紫爆的環境中以鍛鍊其適應空氣汙染的做法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那些懵懂無知但已被判定是觸覺敏感的小公主與小王子們,很快就會幻滅,發現原來自己只是現實社會中需要磨練的「偽」公主及「偽」王子。但是別怕,我們設計了各種篩檢、量表、測驗及治療在等著呢:矯正之必要鍛鍊之必要不再敏感乖乖玩沙坑之必要。原來,在這個神經緊張的現代世界裡,沒有嬌生,只有慣養。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3月,519期,80 ~ 82頁
原標題:小公主、豌豆公主與公主病–那些敏感的身體啊
神經(4)
推薦文章
112/08/31
當 AR 與藝術結合,將如何為「觀展」帶來全新體驗?
盧奕昕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3/30
專訪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與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解析 AI 應用在半導體製造與人才
科技報橘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部
儲存書籤
112/04/28
「藍碳生態系」是地球生物圈最大碳匯之一!臺灣擁有哪些藍碳生態系?
李澤民
|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
儲存書籤
112/06/30
全球就業市場新興職業快速竄起!最新職業「AI 溝通師」必備哪 2 大技能?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