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減碳科技:使地球永續轉動–節能車
102/03/15
瀏覽次數
20395
蕭瑞陽
|
南台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一口井若不超過10個人使用,它是足夠的;但如果有幾百個人要用,它就不敷使用了。人類剛發現石油時,因為需要用到它的人不多,所以顯得非常充裕。隨著工業化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石油的仰賴程度與日俱增,石油的消耗量急速上升,各國都面臨相同的問題,什麼時候沒有石油可用?大家都在尋找哪裡還有石油,然而在尚未找到新來源時,應先檢討當前使用能源的方式是不是可以更有效率。
全球有許多在車輛節省能源方面的研究,從引擎效率、車體結構、傳動結構、輪胎等觀點切入,多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和收穫。現在就根據筆者比較了解的幾個面向,並以「南台車隊」為例來報導,讓一般大眾對車輛節能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更珍惜我們的能源環境,隨時隨地節約能源,甚且投入解決這個遲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車身輕量化
根據牛頓運動定律,欲達到某個加速度,車體越重,需要越大的力量。再根據功的定義,在相同位移下,越大力量作的功就越大。因此,車體越重代表消耗越多的能量。車身輕量化後,除了有利於加速、降低油耗外,由於避震器的負載較小,能使駕駛者更容易操控,並減少震動,轉向、煞車、乘坐舒適性等功能也會隨著提升。
一部汽車的組成零件超過2萬個,加上配備愈來愈豐富,要有效減輕車身重量,自然得從每個部分下手,才能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除了靈巧的外形設計外,更重要的是車體結構所使用的材料。
目前多採用質輕、剛性充足的高張力鋼材製作。鐵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金屬之一,在地球上都以化合物的狀態存在。鐵的取得比較容易,從汽車問世至今,鋼鐵一直是汽車使用最多的材料。鋼鐵堅固耐用,可以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然而它的重量也成為節省能源的頭號殺手。要減輕車體質量,必須使用高強度又輕量化的材質取代鋼材。
鋁的密度約為鐵的三分之一,是地殼上含量最多的金屬,許多研究者戮力於鋁材料的研發。最近二、三十年來,鋁合金技術臻於成熟,使得鋁合金足以代替鋼鐵。鋁合金通常使用銅、鋅、錳、矽、鎂等合金元素。鋁不僅質量輕,可以節省汽油的消耗,而且加工性優良,能適應各種結構的配合。它的強度足以抵抗巨大的撞擊力量和吸收能量,又能形成一個不透水的三氧化二鋁表面,防止進一步的氧化。此外,還可以回收重熔再利用,現今已經大量取代鋼鐵的地位。
1971年,鈦以鈦礦的形式在英格蘭被發現,被譽為「太空金屬」。鈦比強度相若的鋼合金輕45%,不具磁性,又是不良的導熱和導電體。鈦的密度雖比鋁多60%,但它的強度是常見的鋁合金強度的兩倍,然而在自然界的含量不像鐵、鋁那麼豐富,價格較高。
目前最夯的是碳纖維,又輕又堅硬、耐水、耐高溫、耐腐蝕、防輻射,然而製造成本高,應用上比較不經濟。
車輛的車架和人體的骨骼相似,它決定內部各個機件的擺設。車架的設計須考慮駕駛員舒適的操控空間、引擎室的安裝空間和傳動系統的安排。為節省能源,必須用質量輕的車架,而強度仍然要足夠,以防止傳動系統在加速或轉向時的側向推力,和通過不平路面時造成的變形。
在這些考量下,南台車隊早期的車架以7075-T6方形鋁管為材料,依照駕駛者的身高、手腳長度、肩膀寬度、駕駛者姿勢等資料,決定車架長度和寬度。接著擬定軸距、輪距和駕駛艙大小,使用Solidworks繪圖軟體繪製架構,再依據整體重量設計底盤結構。確定車架尺寸後,開始製作鋁車架,並運用飛機桁架設計的方式使車架和傳動系統一體成型。
近三、四年,南台車隊運用預浸布碳纖維製作車艙和車架,更改變製程,使車架一體成型,不但強度更高且可以減少材料的浪費。但碳纖維車體製程複雜、施工不易且有不可回收的特性,在製作前必須審慎評估。
造形設計
車輛外形的設計重點除了美觀外,站在節能的觀點,更重要的是降低風阻。一般空氣阻力有3種形式,第一是氣流撞擊車輛正面所產生的阻力;第二是空氣和車身產生的摩擦阻力;第三是外形阻力。以一般車輛能行駛的最快速度來說,摩擦阻力和其他阻力相比幾乎可以忽略。車輛高速行駛時,外形阻力是最主要的空氣阻力。外形所造成的阻力來自車後方的真空區,真空區越大,阻力就越大。一般來說,轎車的外形阻力會比掀背式休旅車小。
由於車輛迎風阻力和車身形狀、受風面積以及車輛與風速間的相對速度有關。要降低風阻,外形必須流線,而流線型的外觀有很多種形狀。受風面積是車輛在運動方向的正射影面積,風阻和受風面積大約成正比,車速愈快,所受風阻愈大,風阻大約和車速的平方成正比。
運用學者在流體力學上研究的成果,先選定喜愛的流線造形,依駕駛者的身材和人體工學訂出可以輕鬆操作的最小車內空間。引擎系統的選取會影響造形,也必須事先考慮。再以電腦模擬設計好外觀的車身模型,利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軟體,給適當的空氣流速、氣溫等,依計算結果設計低風阻的車輛外形。經過不斷的試驗,選取理想風阻係數的車形,才著手進行車體的製作。
南台車隊在2000年第七屆省油車大賽時,使用保麗龍造形,外表覆蓋皺紋紙,塗覆環氧樹脂,使得車身外殼和車架構成一體。並且自製瓊麻葉片抽絲,經由自製的瓊麻織布機施工編織成瓊麻布後,塗覆環氧樹脂做成堅固的駕駛座艙。
2001年,以全鋁車架為主要造形,取其質輕兼具環保再生的特性。2002年榮獲省油車冠軍車則是仿效輕型飛機的製作方法,利用硬質保麗龍直接塗覆環氧樹脂做為車身材料,待環氧樹脂乾固後,再把保麗龍挖出就可成型為車殼。這方法是較簡單且快速的成型方法,但有強度低、重量較重等缺點。
2005年,學校派其他老師前往大阪產業大學學習預浸布碳纖維成型技術。雖需經高溫烘烤成型,且必須先製做出凸模和凹模,製作方法複雜、成本高且時程較長,但成品有質輕、高強度和易於塑造成型的優點。
動力傳送
車輛的能量是引擎把燃料的化學能經燃燒產生熱能和氣體,利用它們推動機械設備以轉換為機械能。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熱加熱介質,再利用介質膨脹作功的引擎,稱為外燃機。外燃機的燃燒過程發生在汽缸之外,例如,在一個外置的鍋爐內燃燒產生的熱氣,經管線導入汽缸或渦輪機內,推動活塞或渦輪扇葉產生推力。外燃機是最早使用的引擎,因效率低已不再使用。
燃料在有限空間內燃燒後,利用自身的膨脹直接作功的引擎,稱為內燃機。內燃發動機中最常見的是往復式發動機,燃燒後的氣體推動活塞作往復運動,活塞再透過曲軸把原本直線往復的動力輸出轉為旋轉運動。活塞式內燃機的氣缸需要承受燃料爆炸時的巨大壓力,對材料的工藝要求較高,因此內燃機的發展晚於外燃機,然而是當今車輛最常見的動力來源。
選取引擎的兩項原則是高效率密度和低制動燃料消耗。高效率密度是引擎每單位重量輸出的功率比較高,低制動燃料消耗是在相同功率輸出下引擎消耗的燃料質量比較低。增加壓縮比、削薄活塞裙、增大排氣量、改良燃料供應系統等都有助於提高引擎效率,但須注意改裝加工後機件的運動平衡和空燃比穩定等問題。
南台車隊在選定引擎後,經過無數次量測其在不同節氣度和不同轉速下,輸出扭力值和燃料消耗值,也進行最佳行駛模式時,傳動系統的減速比估算。
為減少不必要的傳動效能損失,南台車隊選擇一對一直接驅動,在動力端和車輪之間的連結,只經過一段減速比,以減少動力傳遞時不必要的能量耗損。至於傳遞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必須重視效率高、設計容易、安裝快速且材料取得容易的特點。
轉向機構
車輛行駛中,轉向機構的良窳關係到車輛的方向性、操控性及安全性。優良的轉向機構必須具備直行和過彎時的穩定,操控的輕巧和準確,且不因路面凹凸不平造成方向盤的抖震而影響安全。
車輛在轉彎時要平順,各個車輪必須盡可能減少和地面產生滑動,因此必須有一個瞬時中心,各個車輪依這瞬時中心迴轉,產生的阻力才會最小,這就是著名的「阿克曼轉向原理」(Ackerman Principle)。這類轉向機構是一個四連桿組機構,利用兩等長而不平行的曲柄,使兩前輪的輪軸中心延長線和後輪的輪軸中心延長線交於一點,這一點就是轉向中心的點。
南台車隊依據這原理,搭配艾略特式(Elliot type)轉向機構或直接用橫桿固定前輪,以橫桿中心為轉軸,精確校正車輪的正直度和轉向性能。其中,艾略特式的優點是過彎後回正,繼續穩定直行的效果甚佳,直接用橫桿固定前輪的優點則是可精確依阿克曼轉向原理過彎。
南台車隊結合了兩者的優點,使用四連桿機構做為前輪轉向的機構。這機構在轉向時,左輪和右輪的轉向角度略有不同,使車輛在轉彎時和地面的滑差減少至最小。而滑差變小可以使車輛更平順地轉向,減少不必要的動能損失,進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基於節能的原則來生產車輛,為了使每輛車行駛在路上可以省下很多的能量,許多外在環境也應配合,才能真正達到整體的節能效果。
節約能源不是口號,大家要身體力行,地球將因為大家的節能而永續地運轉。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3月,483期,26 ~ 30頁
內燃機(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30
來到臺灣百萬年,山脈與冰河怎麼形塑紅圓翅鍬形蟲的DNA分歧和混血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5/16
我覺得我不會被騙,但我真的能分辨假新聞嗎?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