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工視網膜

97/08/20 瀏覽次數 18652

Disney 最新的動畫電影今天就要上映,講的是一個機器人的故事。而做出擬人化的機器人,是許多科學家努力的目標。例如讓原本看不見的機器人,能擁有像人類眼睛一樣精緻的辦識功能。於是就有科學家想到,能不能反過來把用在機器人身上的技術,用在同樣也看不見的盲人身上呢?今天的科學大解碼要介紹的,就是國內科學家在這樣的前提下,發展出來的人工視網膜。

內容大綱

透過相機,我們捕捉到完美的一瞬間。我們常拿相機的成像原理跟我們的眼睛做比較。以成像為例,在相機裡,最後的成像是在底片上,在眼球裡,則是視網膜。雖然可以這樣定義,但事實上,靈魂之窗可沒那麼簡單。就拿視網膜來說,當光線射入眼底,會直接到達到最內層的感光細胞,由感光細胞把光訊號轉為電訊號,傳送到中間層的其他細胞再處理,最後到達到外層的神經節細胞,轉換成脈衝,經視神經傳達到大腦。

而剛才說到,視網膜就像底片一樣,相機的底片壞了,裝上新的就行,但如果受損是的視網膜,卻不可能說換就換。不過現在,科學家卻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

我們最直覺的想法是這樣,就是把感光細胞,就是做一個感光二極體,光照了它會產生電荷。就是代替感光細胞的作用,利用這個電荷去刺激那些其他的細胞,然後傳過去。

科學家用來代替感光細胞的,就是這塊由交大仿生中心團隊研發出的小小晶片,和一般晶片一樣,以矽為基本材料,並想辦法磨到最薄。

我們希望用光線來當作電源,當作刺激的來源。

用光當作電源,指的是晶片裡的太陽能電池,只要光線夠強,就可以供電讓晶片運作。這塊受到醫學界矚目的人工視網膜,目前正由榮總眼科進行動物實驗。但也因為它代替的是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所以適用的病症,也將有所限制。

人工視網膜可以應用的範圍,就是說,通常是感光細胞的病變。就是說,感光細胞已經壞死,但是裡面的其他細胞還是好的。這樣我們就有辦法,也適用於這樣的晶片。

也就是說,視網膜色素變性或老年黃斑部病變,就可能以視網膜晶片重建視力。為了造福盲人,國內的科學家進行大規模的跨領域結合,從交大、央大、清大和榮總,各個領域的科學家,通力合作。希望能替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再開一扇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