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塑膠環保新趨勢

101/10/30 瀏覽次數 17784
人類享受塑膠的便利,卻要解決大量的塑膠垃圾,還有石油耗竭的危機。針對這些問題,與順應環保潮流,科學界和塑膠產業界,試圖從自然界找尋原料,製造出符合環保概念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經過專業檢測試驗,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堆肥的環境下,120天內便會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可以解決塑膠垃圾的問題;目前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產品也開始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塑膠袋、塑膠盒、冷飲杯、刀叉匙等等「一次性商品」,是最適合運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塑膠製品。

製造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原料來源不再完全仰賴石油,原料改從自然生物界中尋找。 目前科學家可用玉米、土豆、馬鈴薯,提煉出澱粉,製作出「生物可分解塑膠」。以玉米為例,透過科技,玉米裡所含的澱粉可以製成葡萄糖,再轉化形成乳酸單體,無數的乳酸可以­聚合成『聚乳酸』,變成所謂的『高分子』,用來製作塑膠。

「塑膠」是一種高分子的結構,以往原料來自石油,經過人工合成高分子的物質後再加以應用。現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原料轉而從玉米澱粉中獲得「聚乳酸」,目前「聚乳酸」這­一類的原料發展愈趨成熟,市面上都以「PLA」稱之,而以「PLA」為主原料的塑膠成品,也開始實際運用在人類的生活中,像是塑膠袋、塑膠盒、冷飲杯、裝盛DVD的底盤等­等。

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媒體製作」補助
慈濟大愛電視臺製作,2011年03月05日首播
本系列節目每週六晚09:00 ~ 10:00於大愛電視臺(CH09)播出
部分已播畢內容可在本園及《發現》節目YouTube頻道重溫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