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奈米科技與公眾專題報導(五):台灣第一!民眾看奈米科技
103/09/23
瀏覽次數
3462
林宜平
|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健康風險及政策評估中心、公衛學系
台灣民眾聽過奈米科技的比例,高居歐美各國之冠,然台灣民眾是如何看待奈米科技的呢?而對奈米科技的風險、利益與信任感知又是如何呢?
台灣是奈米消費產品的製造大國,許多宣稱應用奈米科技的日常生活用品已進入消費市場,經濟部工業局並有全球首創的「奈米標章」。歷年的電話抽樣調查研究發現,台灣有超過8成的民眾聽過「奈米產品」或「奈米科技」,比例遠高於歐美各國,特別是年輕、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聽過奈米產品的比例更高。
相較於美國2007年的調查結果,及歐盟2010年發表的34國調查結果,台灣民眾聽過奈米科技的比例,高居歐美各國之冠,且差異懸殊;歐盟國家平均只有54%聽過奈米科技,其中最高是挪威78%,最低是葡萄牙21%;而66%的台灣民眾支持發展奈米科技,芬蘭64%次之,最低的則是土耳其18%。有趣的是,2005年歐洲的調查發現,有80%的歐洲民眾熟悉基因改造食品,然卻只有44%的民眾熟悉奈米科技;但台灣調查卻發現,2003年與2004年分別有49%與57%的民眾聽過基因改造食品,而相較於奈米產品在台灣,2007年就有高達81%的知名度,看來各國民眾對不同新興科技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進一步詢問聽過奈米科技或產品的台灣民眾,其對奈米科技或產品的理解、利益、風險與信任,也有許多有趣的發現。雖然聽過奈米產品的民眾,以年輕、高教育的女性為多,但對奈米科技有較高理解的,卻是高教育程度的男性,而感受較多奈米科技利益的,也是年紀約50至59歲、高教育的男性。國外有關風險感知的眾多研究發現,性別與年齡是影響風險感知的重要人口學變項,近年來各國有關奈米科技風險感知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不過台灣的調查研究卻發現,受訪者對奈米產品的風險感知沒有性別差異,但年紀越大,所感受的風險,也就是對奈米產品安全性不放心的程度則越高。至於信任感知,則是教育程度越高,對政府部門管制奈米科技的信任程度越低。
雖然台灣民眾對奈米科技的利益與風險存在負相關,但台灣的調查發現, 50至59歲的年齡中是感知較高的奈米科技利益與較高的奈米產品風險。由於台灣民眾的教育程度與年齡存在高度相關,因此在奈米科技利益與風險感知的複雜關係中,年齡是非常特別的變項。
國外風險溝通的相關研究發現,對新科技所感知的利益較高,風險則較低,但風險感知不只受利益感知的影響,也和民眾對新科技的理解程度,及對管制信任程度息息相關。為降低民眾對新科技的疑慮,許多國家都會透過媒體與教育單位,增加對新科技知識的宣導與教育,台灣奈米國家型計畫也投注不少經費,從幼稚園至高中階段加強奈米科技知識的基礎教育。
台灣調查研究發現,民眾對奈米科技利益與風險感知存在顯著負相關,但多變項分析結果顯示,「對管制單位的信任程度」比「對奈米科技的理解」,與利益及風險感知的影響更大。此一研究發現,和社會學家Michael Siegrist在瑞士針對各種風險感知的研究,及台灣有關基因改造食品與電磁場風險感知的調查,有同樣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對政府管制奈米科技的信任程度顯著較低。歷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的結果發現,高教育程度民眾對管制的信任程度較低,而電磁場風險感知調查研究也發現,台灣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對管制的信任程度確實較低。因此台灣科技研發單位,未來在教育及宣導奈米科技發展同時,要如何增加民眾對奈米科技管制的信任,是值得政府相關單位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台灣的調查研究和國外有類似的發現:台灣民眾極肯定奈米科技所帶來的利益,但也十分擔憂奈米產品的安全性,建議政府科技研發單位,除了支持奈米科技健康風險評估研究外,也應對民眾及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關切評估(concerned assessment),並且發展跨領域研究,開放公眾參與決策與風險治理的管道,才能增進民眾對發展新興科技的信任與接納。(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7月)
責任編輯:
鄭尊仁|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標章(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