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玄燁與胤礽:糾結父子情

106/01/09 瀏覽次數 1859
玄燁與胤礽這對帝王父子,從早期父對子之著意栽培,立為太子,又再立再廢,過去的研究著重於清初宮廷鬥爭與諸子奪嫡之影響,這次演講將由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與病跡學(Pathography)的角度,仔細爬梳「聖祖實錄」中玄燁至少兩度提及胤礽之「狂疾」的描述,對照其他歷史記載,探討其可能診斷,以及對於歷史之影響。

講演綱要(撰文|高英哲)

康熙為什麼廢黜立了幾十年的太子胤礽,最後把皇位傳給雍正,不但是各種清宮劇最愛的題材,也是清史上一個頗有話題性的題目。我們從心理史學的角度出發,探討胤礽有沒有可能罹患有某種間歇發作的精神疾病,因此使得康熙不得不更換儲君?

史實中的康熙,對於胤礽的關愛毋庸置疑。胤礽的母親赫舍里氏死於難產,康熙從小就把這個沒娘的孩子帶在身邊,並且在他滿周歲時就立為儲君——皇帝公開冊立皇儲,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唯一一次,在當時至少也是打破祖制的創舉。胤礽小時候出天花,當時正忙於應付三藩之亂的康熙,甚至為此停止早朝,所有軍機要事都送到內閣處理,以便他親自看護胤礽的病情;胤礽病癒之後,康熙還下詔赦罪,祭祀天地,其特殊待遇可見一斑。

我們現在對於胤礽的印象,不可避免地深受二月河小說《雍正皇帝》,以及改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影響;在那部作品中,胤礽被描述成一位不成材,沒原則,具有許多人性弱點的「太子爺」。然而事實上成年後的胤礽,一開始並沒有辜負康熙的期待:他一表人才,資質頗佳,在康熙找了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等大學士為師,刻意栽培之下,可謂能文能武,學貫中西,不但精通滿、蒙、漢三語,而且對於天主教士傳入的西學也有所涉獵。

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與胤礽感情生變,起於康熙二十九年親征噶爾丹,龍體欠安,「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懌,遣太子先還」。後來在康熙三十五年再度親征噶爾丹,讓胤礽留守京師。隔年康熙行兵寧夏,還是讓胤礽留守時,就有人報告康熙,說胤礽「暱比匪人,素行遂變」;康熙於是返京,把胤礽左右親信全部法辦,「自此眷愛漸替」。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太子之位,當時康熙的詔書中提到胤礽「不孝不義,暴虐慆淫,若非鬼物憑附,狂易成疾,有血氣者豈忍為之?」又說「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以當時胤礽三十四歲倒算,難道說他在青少年的時候,就已經有罹患精神疾病的徵兆嗎?隔年又以長子胤禔找喇嘛給胤礽下咒害他,「雖被鎮魘,已漸痊可」為由,復立胤礽為太子。如果胤礽確實罹患有某種精神疾病,所謂的鎮魘其實是病情復發,不過即使貴為皇室,碰上了這種難堪事,也寧願採取民俗解釋,只能說遮羞跟不願面對現實的心理,自古有之,不分貴賤。僅僅過了三年,胤礽第二次被廢黜太子之位,這次康熙說得更為明確,說胤礽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將他拘禁看守。以當時缺乏有效藥物治療精神疾病的情況考量,康熙跟一般老百姓一樣,也只能把病人監禁於私宅;這種家長權威式的處斷方式,我們並不陌生。

就心理史學的觀點來看,胤礽的病史是很確定的,但是資料過於片段,很難確定康熙口中的「狂易」、「狂疾」,以及後來雍正談到胤礽時說的「神志昏憒,病類風狂」,究竟是什麼精神疾病。我們在《漢書》、《新唐書》,以及清代袁枚作品等等文獻中,可以確定「狂易」就是現代口語「精神失常」的意思;但是胤礽罹患的究竟是躁鬱症(因為他中年發病,卻能夠暫時「痊可」),是知覺失調症(因為康熙說他包容了二十年,似乎胤礽的病況有前驅期),是因為當時皇子們風行服丹藥而重金屬中毒,還是遺傳性因子所致(胤礽的嫡子弘皙,也有跟老爸類似的症狀),我們如今也只能提出各種可能性,沒辦法給個確鑿的答案了。

● 科學史沙龍官方網站:http://case.ntu.edu.tw/scisalon/
● 科學史沙龍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NTUCASE/
● 科學史沙龍特稿與影音:http://case.ntu.edu.tw/blog/?cat=1750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