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先盡人事,再聽天命–蔡今中教授的樂活人生
101/12/17
瀏覽次數
25637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林茂榮
|
攝影
「教育界有所謂『比馬龍效應』,你認為學生是馬,他就會變成馬,你認為學生是龍,他就變成一條龍。對一個人『先入為主』的偏見、或是對他的期待,往往會影響到他後來的發展。」臺灣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蔡今中如是說。然而,面對人生,是否有所謂「比馬龍效應」呢?
快樂是最大的成就
我是台中清水人。媽媽是家管,爸爸本來養鰻魚,陸續換過一些工作,最後開了一家小建設公司,是local建商。」蔡老師說爸爸總是在外拚搏,他們較少機會親近彼此:「原本以為自己和爸爸是兩個世界的人,直到他晚年生病那段時間,我常陪他,才發現我和爸爸其實很像。我們都相信人生就是要快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從中得到成就。」
「從小到大,爸媽完全沒有給我讀書的壓力,我讀書,完全是因為自己喜歡。」剛入小學時,蔡老師因拒絕依循班導師規定的回家路線,被視為問題學生,不久就被編入疑似「後段班」的班級,卻因禍得福:「我們這班從小一到小六的班導師都是代課老師、實習第1年或初任教的老師,他們對教學很有熱情,也會嘗試用新的、活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在小學就學到滿好的讀書方法,也懂得如何和別人討論、學習。」
身為家中課業成績最好的小孩,蔡老師和哥哥、妹妹卻從不互相比較:「可能是爸媽從不比較孩子的成績,而是把每個人視為不同個體。也因此,我很早就懂得自我反思,大概小五、小六,就會想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日後人生的每個階段,我都持續反思自我,並不斷問自己:什麼事我可以做、什麼事我做不到?」
陰錯陽差進教育圈
求學階段,蔡老師總是試著在讀書中獲致快樂,臺中一中畢業後,原本計劃攻讀臺大土木系,日後就加入爸爸的營造事業:「但是,考試前兩天,智齒居然發炎,痛不欲生,考試心情大受影響。最終因加權計分以0.02分與臺大土木系擦身而過,誤打誤撞進師大物理系。讓我更錯愕的是,就讀前夕,赫然發現師大是公費制度,還必須實習1年,要念5年才能畢業。這和我的人生規畫有很大落差!」
但是,師大5年,卻澈底改變了蔡老師的人生:「大學4年,學校有很多的資源、很好的老師、同學。潛移默化之下,漸漸發現教書也是頗有意義的人生選擇。到景興國中實習那年,教得很開心,每次站上講台都很快樂。曾一度心動,想一直教下去。而實習這年的經驗,卻也讓我看到不少教學實務上的問題,覺得這些問題還是應該要有人去解決。」
師大歲月除了召喚蔡老師對「教育」的熱誠,也讓他遇到一群麻吉好友:「我從小就胖,大學已超過100公斤。同學們為了我的健康,每天排班拉我去跑步。大三那年因此瘦了三十多公斤。」此外,蔡老師之所以會出國,也因為這些好同學:「大三開始,被同學拉去補GRE、托福,順勢都考了。實習那年陪同學去留學代辦中心,也順水推舟跟著申請學校,不料竟申請到哈佛,全家族都希望我去念,想不去都不行!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去念。」
意志力戰勝一切
出國念書,對蔡老師而言,是出乎預期的人生體驗:「記得離開台灣那天,我一大早四五點就要去機場,爸爸只對我說一句話:『去那裡,書讀得怎樣,是其次,你要好好看一看、玩一玩。』他不像一般父母會希望孩子儘快拿學位回來,他覺得『我快樂』是最重要的事,這讓我很感動。」然而,到哈佛拿教育碩士等同轉行,蔡老師根本不可能只是「玩一玩」!
「我有教學經驗,申請出國學校時,考慮要走純物理,還是念教育相關領域。經過一番思索,發現自己讀物理也很快樂,但更喜歡跟『人』有關係的東西,因此選擇了教育。然而,攻讀『教育碩士』和以前念教育學分、實際教學是兩碼子事。最大的挑戰還是語言,再加上我探究的是一門陌生的學問,有很多專業知識要學。而我的方法是:跟它拚了!別人花1小時寫作業,我就花10小時!就拿當年減肥的意志力來面對一切!」
離開哈佛後,蔡老師即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接受完整的科學教育訓練:「『科學教育』是研究怎樣讓學生把科學學得更好。聽起來簡單,研究的範疇卻很廣、很複雜,包含學生、老師、家長、課程、國家教育政策、考試制度、社會文化等,是一門很專精的學問。」
有分享,才有進步
1996年,蔡老師返國,先於交通大學任教,並開始發表論文。十年多來,已發表約一百七十篇期刊論文、十幾篇專書章節,其中有超過160篇是發表在SSCI所收錄的期刊上。問蔡老師如何辦到?他笑說:「我沒有刻意要辦到這些事,當初投稿國際期刊,想法很單純,心想若能把自己辛苦做的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是不是能讓更多人看到?無論自己研究是否夠完美,或多或少能給大家一些想法上的刺激吧。」
抱持著分享論文學術才會更進步的觀念,蔡老師發表的論文在質、量上都相當驚人,還一度被視為「天才」,他謙虛地說:「我其實是『地才』,一切都是苦練來的。會有這些成績,也是因為我切入得比別人早,畢竟當年投稿國際期刊的風氣不那麼盛行。但我不會因此認為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是最重要的,學術界應多元發展,每個領域、每個研究都有自己相信的價值。」
一路走來,蔡老師相信人得先「盡人事」,才有資格「聽天命」:「活著要很努力,卻無法預知結果,每個人某種程度都得聽天命,但是,若不努力,是沒有資格聽天命的。」回想過去,蔡老師說:「我的論文也會被拒絕、也常被要求大幅修改,但改最多的,往往是最有影響力的文章。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本來就該得的,我們得先付出努力,儘管未必因此得到我們要的。」想來人生可比「比馬龍效應」複雜許多,但蔡老師仍正向地說:「與其老看別人擁有什麼,不如看自己擁有什麼。與其專注在自己失去的,不如想想自己獲得了什麼。」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